2000癡呆長者去年走失<br>專家促準備聯絡資料牌防範

2000癡呆長者去年走失
專家促準備聯絡資料牌防範

【本報訊】老年癡呆症患者因記憶衰退,認路會出現困難,容易走失。根據警方數字,去年約有500名老年癡呆症患者走失,但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專家指數字只是冰山一角,估計去年有逾2,000名患者走失,平均每日有近六名。專家建議,家屬可為患者準備聯絡資料牌、或以輔助工具避免患者走失。 記者:梁瑞琼

黃小姐的80歲父親03年證實患有老年癡呆症,四年間走失近30次,其中一次失蹤長達八小時,最後由鄰居發現,黃小姐說:「搵番佢時腳又震、塊面又曬到紅咗,我哋好心痛。」為免再走失,黃小姐為父親準備資料牌放在銀包,並安排他入住日間院舍由專人照顧。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及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郭志銳指出,老年癡呆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患者的記憶力不斷衰退,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家人多誤以為長者只是「冇記性」,當長者失蹤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他指,中期老人癡呆症患者是走失的高危族群,家人應多加留意。

只四分一受訪者報警

該院與衞生署、賽馬會耆智園於6月至8月期間,成功訪問約400名60至85歲以上、患有或疑似患有老年癡呆症長者的家屬,了解患者走失狀況。結果發現,22.7%受訪者表示長者有走失經驗,當中近四成三受訪者說,家中長者走失兩次以上;更有30.6%確診患上癡呆症的長者曾走失,但只有約四分一受訪者報警求助,減慢了找回的機會。
走失地點最多在街上,大約一成八人離家失蹤,其餘失蹤地點包括交通工具及商場內。調查又發現,逾四成家人表示擔心患者再次走失。
警方指去年有500名長者走失,但以四分一個案報警推算,郭志銳指去年有逾2,000人走失,即每日走失患者約六人。他說,大部份患者都被尋回,但相信亦有患者一直失蹤至今。
他建議,家屬為患者準備一個備有聯絡資料的名牌,又可利用手提電話監察患病長者的行蹤。如家屬無法照顧患者,可考慮安排患者入住日間院舍,減輕家人壓力之餘,患者亦可得到全面的照顧,避免再次走失。

預防老年癡呆症患者走失工具

輔助工具:發聲警報器
作用:患者離床時會鳴叫

輔助工具:感應門鈴
作用:患者經過大門時會發出「叮噹」聲

輔助工具:接觸式門戶警報器
作用:當門戶打開時會發出聲響

輔助工具:「停」字牌
作用:在門上貼上「停」字牌以示警告

輔助工具:特殊門鎖
作用:加裝需特殊技巧才可開啓的門鎖

輔助工具:刻名手鈪或資料牌
作用:讓患者佩戴刻有家人姓名及聯絡電話的飾物及名牌

輔助工具:防走失器
作用:患者離開家人一段設定的距離時會發聲

查詢電話:26366323
資料來源:賽馬會耆智園

黃小姐指父親走失近30次,令她十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