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整個夏季轉會市場,驚喜似乎稍為欠奉,離隊傳聞一度甚囂塵上的球員如朗拿甸奴(圖)及丹尼爾等,最終都分別留效巴塞隆拿及西維爾。其實大部份球迷可能都會將注意力集中於球員的轉會費之上,反而鮮有談論球員在球會中淨賺的薪酬問題。
稅收不同影響收入
筆者近日從一本足球雜誌閱讀過一篇有關以上課題的文章,值得與各位讀者在此分享。話說「細哨」早前已經由外援演變成西班牙本土球員身份,然而這轉變亦影響到他所賺的薪酬;原來在西班牙搵食的外援球員,繳付之稅額為薪金之25%,相反本土球員稅率卻高達43%!
因此,根據該文章所披露,「細哨」在巴塞的年薪是1,056萬歐元(約1億港元),在未成為本土球員之前,扣除稅款及保險金後,他淨賺675萬歐元;可是他身份轉變後,淨賺年薪卻只得510萬歐元!最大問題是,慳了一個外援名額、於此事有所得益的巴塞並沒有為此補償差價,「細哨」可謂變相減薪,也難怪他在今夏猛喊離隊,而伊度奧也不肯轉換國籍了。
文章同時提到,基於各國稅率差別,各地聯賽球隊招請「細哨」加盟而付出的代價都有不同,當中以西甲最化算,法甲最昂貴。看到此處,筆者忽發奇想,假如他朝一日香港有球會邀請「細哨」效力,而只需支付他現時在巴塞所淨賺的年薪,連同他在香港要繳交的入息稅,銀碼亦不過約6,140萬港元一年(未計轉會費、肖像權及保險金)!
若香港富豪李超人、亞洲股神等突然有興趣搞波,要聘請這類頂級球星也非妙想天開的事,或者又是筆者發白日夢了吧!
文:丘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