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到月球,美國太空人1969年成功登月,給國家進一步奠定超強地位。近年多國都擘劃登月計劃,日本更定於今天早上10時31分(香港時間早上9時31分),將繞月探測器「月亮女神」(Kaguya)送上軌道,要在這場太空競賽中先贏中國和印度一仗,但如果發射失敗,日本就要提早在競賽中出局。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在九州島南端的種子島發射H-2A火箭,將重達三公噸的「月亮女神」探測器帶上太空。火箭升空後45分鐘,「月亮女神」會脫離火箭,環繞地球運行兩個圈後,展開385,000公里的旅程,飛向月球。
要搶在中國和印度之前
「月亮女神」其實原定上月16日升空,可是因技術問題一再押後升空之期。今次計劃耗資550億日圓(37.4億港元),是自美國「太陽神登月計劃」以來,人類最大規模探月行動。
「月亮女神」由一個軌道飛行器、兩個小型衞星、15個觀察儀器組成,任務包括探索月球和地球的起源、觀測月球的大氣環境、和借月球觀察外太空。「月亮女神」的燃料將於一年後耗盡,屆時任務也宣告結束。日本下一個計劃,是發射無人探測器登月,之後在月球建立探測基地。JAXA高級工程師祖父江真一說:「(月亮女神)是日本在2025年於月球建立太空基地的第一步。」
亞洲太空競賽激烈,中國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並在2010年發射無人駕駛探測器登陸月球。而印度則計劃明年將無人駕駛探測器送上月球軌道,然後在2020年派太空人登陸月球。若「月亮女神」探測器運作成功,等同日本小勝一回合。但日本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前所長長沙秀夫指出,若「月亮女神」失敗,日本將會提早出局,「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無法再進行同類計劃」。
路透社
「月亮女神」探測器
探索太空日頻受挫
日本是首批展開太空研究的先進國家,早於1950年代大學和政府實驗室已展開太空計劃,1970年2月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衞星,是繼蘇聯、美國和法國之後第四個發射衞星國家,比中國的「東方紅一號」早了兩個月。至2006年,日本先後發射了120枚衞星,同樣是全球第四。
起步得早,但日本太空計劃近年頻受挫:2003年自製H2A火箭攜帶兩枚間諜衞星升空,因偏離預算軌道,需自爆銷毀;用四枚間諜衞星編組的天眼網,被業餘天文愛好者偵測到運行軌迹,其中一枚衞星今年3月失靈,要等到2011年才能更換;即使是「月亮之神」,也因技術問題,推遲了四年才升空。
同時,日本雖已有多名太空人上太空,但都是借助美國的穿梭機升空,不及中國2003年用自製的「神舟五號」載太空人升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