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銀行(3988)在港發行的第三批人民幣債券,今天起至本月21日向公眾發售,機構及零售發行合計總額為3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手續費計,散戶認購一手債券(1萬元)的最低入場費為10015元。聯席牽頭行中銀香港(2388),其全球市場部總經理戴瑩表示,零售部份會盡量做到每人最少一手。
【本報訊】消息說,中行在港發行此批人民幣債券後,今年內人民銀行未必再批准新申請,主要是當局希望市場吸納了三批債券後,可消化一段時間,因應投資者反應,再決定未來發行額度。
傳聞有興趣緊接中行來港發債的建行(939),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對來港發債構思未有具體時間表。
建行未有時間表
是次中行發售的債券,兩及三年期兩部份票面年息率分別為3.15及3.35厘,每半年派息一次。中行副行長朱民表示,中行作為首家在港發行人民幣債的內地商業銀行,是次債券收益率,較前兩批人民幣債息率吸引,相比國家開發銀行及進出口銀行的兩年期債,中行債息分別高15點子及10點子;另外自7月以來,人行兩度調高內地存款利率,故該行跟隨市況,相應提高債息。
截至7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僅較6月份增加0.9%至279億元,迄今三批人民幣債在港發行總額100億元;被問及本港人民幣存款有限,是否再有發債空間?朱民認為,本地人民幣存款屬流動數據,隨着內地居民持續攜帶人民幣來港,相信本港仍有發債空間。
外管局8月底公佈資金自由行方案後,本地投資者皆聚焦港股,對於此舉會否令人民幣債反應看淡?他指港股及人民幣債是兩類不同投資概念,後者對象是為持有人民幣存款的本港居民,提供多元化投資出路。
中行的港股直通車服務尚未開通,朱民指有關服務涉及大量準備工夫,包括清算系統、新投資系統測試及投資者風險教育等,籌備工作正積極穩健推進,但他沒有回應,是否如上月底該行所言,繼天津濱海區開通後,服務會陸續推進至40個設有網點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