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信貸危機 並非兒戲 - 王冠一

國際視野:信貸危機 並非兒戲 - 王冠一

美國財長保爾森提出警告謂,信貸市場不明朗狀況及信心危機仍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要回復正常,需時可能比80年代的拉美信貸危機及90年代的俄羅斯債務危機來得更長。如此一來,豈不是要三、兩年才能恢復?
言論出自舉足輕重兼對金融市場運作熟透的財長先生之口,若然不信或以陰謀論揣測之,很容易會想錯隔籬,從而作出錯誤入市決定,但如果信到十足,投資者豈不是還要面對動盪非常的金融市場好些時間?
筆者經常指「信心乃投資之本」,假若信心不足,無論銀行同業、銀行與企業、甚或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活動將會慢下來之餘,成本亦將因此而增加(要求更高風險溢價)。企業減少投資,必將影響盈利下降,莫說招聘,裁員也可能來不及,這從上周五的非農業新增職位事實(減少4,000個)與預期(增加11萬個)大大背馳,可見一斑。在如斯嚴峻的環境下,作為企業領導,又該怎樣部署,那麼後市又是否值得憧憬?
雖說股市與經濟不一定有必然關係,息差或資金流向,也有可能令經濟奄奄一息地區之股市起死回生,問題是有冇藉口可炒而已。說來不無道理,但細心分析美股,從那角度看具備炒上藉口?要出到「無形之手」,已可思過半矣!
保爾森為甚麼在如此敏感時刻說出這番話?皆因保哥仔看通了紙包不住火也。他坦言兩個對信心造成致命傷的要害──全球化(moreglobalized)和複雜性(complexity),換言之,將非常複雜、極具創新概念的金融衍生工具產品散播到全球每一個角落,邊個「中招」、幾多人中招,除非已經報案,不然仍是未知之數。汝道這信心又怎會那麼快重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