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化療或更有效治乳癌

手術前化療或更有效治乳癌

【本報訊】香港每年有2,000宗乳癌新症,是亞洲病發率最高的城市。有乳癌專家警告,雖然患者一般集中在更年期女性,但衞生署的資料顯示,40至50歲的患者人數比10年前上升六成,反映有年輕化趨勢,這與20歲前開始吸煙、高脂飲食習慣及壓力有關。

工作壓力大高危

許多本港乳癌患者確診時已屆末期,導致每年有近600名病人死亡。癌傳譯研究組織總監周永昌指,亞洲患者的死亡率持續高企,但美國的死亡率近期下跌近20%,與當地實施乳癌普查,以便及早確診和診治有關。他建議,35至40歲的女士應進行首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45歲以後也應每年做一次。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助預防乳癌,「據我觀察,教師(患者)都有好多,工作壓力會令荷爾蒙唔平衡,患乳癌機會就會高啲。」
過往乳癌治療多數採用手術後化療,但由於腫瘤已被割除,醫生難以監察化療成效,往往要待患者復發,才發現其對化療藥物出現抗藥性,但轉藥為時已晚。手術前治療則讓醫生盡快認清病人適合何種藥物,提供合適治療。外國有研究指,此舉可令病人的存活率大增,甚至與常人無異。
周永昌正進行首個亞洲術前治療研究,詳細結果將會在下周的「亞洲乳腺癌學會第六屆雙年會」發表。該會首次在本港舉行,雲集全球腫瘤專家,探討亞洲女性乳癌研究進展。該會並將發表「腫瘤蛋白」的研究,此類蛋白可影響病人對化療藥物的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