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續 - 邁克

繼 續 - 邁克

明晚在西灣河文娛中心演出的儺戲有多陌生?哈哈哈,陌生到連名字也不會唸,有邊讀邊「灘」了一輪,才由單張的英文得到提示,知道正確的發音是「糯」。看着色彩斑斕的劇照,有似曾相識之感,忽然想起許多年前陳輝揚曾經送我一個漂亮的木面具,大概就是儺戲流落民間的配件。那時我寄居朱同志在碧瑤灣的家,她對洋娃娃有不可言喻的恐懼,好像連其他複製人形物品也厭惡,所以這件禮物我沒有擺出來展覽,欣賞過後包起珍藏。奇怪的是,它神妙地從箱底不翼而飛,身外物清理過一次又一次,從此再也找不到。問心有愧,向送禮者報告,得到的答案不知道算不算安慰:這些演酬神戲的面具其實有靈性,在不適當的時候懂得隱身,以後假若有緣,該出現還是會出現。
古老的傳說毋庸質疑,可巧當時流行蘇芮一首《明天還是要繼續》,聽在年輕的耳朵裏,是玄機簡化了的續篇,就如深不可測的文學名著改編成黃金檔期的電視連續劇,一下子誰都看得如癡如醉。唱通街的熱門歌曲,往往肩負帶位員的任務,在情場摸黑的男女因為那支電筒的照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安心坐下來看一齣戲。散場的時刻,獨自回到生活的空白,似乎惘惘悟出比戲大一點點的道理──對資質一般的凡夫俗子來說,這就是一種微型的普渡,在下一齣開鑼之前,心平氣和等待。
光陰流了過去,居然遇上這台香港罕見的儺戲,我直覺是多年前自動消失的面具一聲淡淡的問候。謝謝你,我還好,雖然有時想起當年的人,懷疑時間是否花費在錯誤的地方,畢竟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