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 李怡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 李怡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是一句猶太諺語。這句話的廣泛流行,源自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Kundera,《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作者,這小說後改編成電影《布拉格之戀》,轟動一時),他在一九八五年五月獲耶路撒冷文學獎時,以這句話作為頒獎禮上的講題。
昆德拉用「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話來說明「小說的智慧」從何而來。為什麼人們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呢?因為人們愈思考,真理離他愈遠。人們愈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距離就愈遠。因為人跟他對自己的想像、對自己的認識不一樣。人從來不認識自己。唐.吉訶德左思右想,他的僕從桑丘左思右想,他們不但未曾看透世界,連他們自身都無法看清,但小說家卻通過小說創作,看到人類的處境。昆德拉認為,真正的小說家,從不會為自己的信念說話。當托爾斯泰構思《安娜.卡列尼娜》時,他心中的安娜是一個極不可愛的女人,她的淒慘下場似乎罪有應得。但寫着寫着,他就被自己創作的角色帶引着,讓安娜變得可愛和值得同情了。昆德拉認為,這不是托爾斯泰的道德觀有所改變,而是他聽到了道德以外的另一種聲音。昆德拉稱之為「小說的智慧」。他說所有真正的小說家都聽到這種超自然的聲音。因此,偉大的小說裏蘊藏的人生智慧,總比它的創作者多。認為自己比他的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是真正的作家,昆德拉勸他們「不如索性改行」。
昆德拉說,十六世紀作家拉伯雷(FrancoisRabelais,1494-1553)有一天聽到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小說(指《巨人傳》)就呱呱墜地了。小說藝術就是上帝笑聲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