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炮時裝<br>多得9男女

土炮時裝
多得9男女

時尚風景從來有局部地區性差異,香港時裝精,逛完中環置地,也許慳慳哋搭地鐵去銅記,之後勉強過海尖嘴,下一站下一站再下一站睇怕都未輪到──沙田。不過近日沙田好時裝。9位香港時裝弄潮兒齊集沙田文化博物館,複製本地設計圈幕幕動人場面,溫馨提示全港市民,「時裝設計,香港都唔係冇好嘢㗎。」時裝走入博物館,齋睇、冇得買。這個秋天,難得好雅興。
記者:劉嘉蕙
攝影:譚盈傑、周旭文、梁細權

鄭兆良:我係glorifiedtailor

跟文麗賢談設計前景,她道出殘酷又現實一幕:某某年出任設計比賽評審,題目是晚裝,參賽同學扭盡六壬,出來作品形神俱不似,實力無關,核心問題是「你有冇去過一場ball?有冇親眼見過一件晚裝?」言下之意,時裝設計,你的故事如何,你的作品也必如何。
被傳媒尊為首席名媛設計師的鄭兆良(Barney),專做couture(高級度身訂做服),經手過徐子淇婚禮晚裝、周蕙蕙婚紗,卻自言不是fashiondesigner,「我是glorifiedtailor。外國名牌子couture,一件幾十萬,我十幾萬做得出來。」華麗裁縫來自華麗家族,他祖父是「鋼鐵大王」捷和集團創辦人鄭翼之,細細個看auntie去ball,幾十萬買名牌貴衫,撞到七彩,掃興得很,「現實生活不外乎湊仔做家務,着靚衫讓女士們脫離現實,做一晚夢。」

■鑲水晶三層雪紡拖尾晚裝,舒淇今年康城戰衣,性感而甜美,有展出短裙版,更見輕逸。

華人也能做一流華衣

發一個度身訂做的夢,幫到人,也幫自己出氣,「去外國讀書,常被鬼仔蝦,瞓瞓吓俾人拉起床褥,我考入學試,交作品,主考官問我係咪抄人,點解要話我抄人,唔係人抄我?我要證明,華人也能做出一流華衣。」今天,他的couture帶香港女星走國際紅地氈,楊紫瓊去奧斯卡穿他、張曼玉舒淇去康城也穿他。
Barney的晚裝,線條利落,造工考究,他自言喜歡發揮micropower,「我冇興趣做戲服,鏡頭影唔到細眉細眼位。」他百足咁多爪,去年開首飾店,最近寫起《Vogue》中國版時裝專欄,「大家喺報紙見到的,只係我好少部份。」

■黑金鑲水晶拖尾旗袍,01年楊紫瓊曾穿着前赴奧斯卡。

劉志華:我們叫學院派

一個時裝展,9位時尚弄潮兒,劉志華(Henry)95年理大時裝設計系畢業,全場年紀最輕,講兩代設計師,他最深刻,「小時候看電視,常見到鄧達智、張天愛講時裝,現在電視冇時裝節目。70、80年代的設計師都是木人巷打出來的,由接定單起家,學習適應客人需要,我們這一輩就叫學院派,idea憑空發展。」

■本地設計師靠參加比賽打出名堂,這次展覽,Henry亦有展出幾件參賽作品。

我有李克勤

他說,今時今日,本地設計師要有自己品牌不易,「香港人對本地設計不重視,最多知幾個人名,不知道他們做過甚麼作品。」設計師沒有一兩個明星客,連要人識都難,他有李克勤,「他本身很抗拒時裝,西裝加條頸巾都接受唔到,慢慢才願意接受不同衣服,開演唱會、紙鶴、鹿角都肯擺上身。」

■專業指教下,李克勤學着衫,演唱會放了鹿角上身,設計富舞台戲劇效果。

同步作息的哲學

Henry說,做演唱會只是甜品,走入群眾才是他心願,他自創品牌Spy,賣年輕人款式,利時都有分店。他心目中的fashionicon,包括主打上班服的張路路,「設計人生活大都日夜顛倒,好像晚上工作才有靈感,LuLu告訴我,原來做設計不必然這樣。我以前是夜貓子,一次朝早7點去跑步,果然撞到她耍太極劍,啓發我試着過規律生活。其實一個設計師,要跟社會同步作息,更容易緊貼世界脈搏。」

■Henry作品新穎,梁詠琪所穿的是一幅布過,暗沉色調中裁有金線,感覺糜爛奢華。

張路路:尊重自己最緊要

Henry口中的icon張路路(LuLu)成名於80年代,多年來專注自家品牌,直言本地時裝環境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環境好市場導向,IT開到周圍都係,舖頭仔夾喺中間,好難做;另外是焦點分散了,今日講fashion,唔止衫,仲有電腦相機等等潮流要趕,外國時裝資訊垂手可得,本地細牌爭取注目越來越難,得我咁蠢堅持咁耐!」
LuLu喜從大自然取材,衣料以絲、棉、麻為主,顏色素淡,一條方程式用足20多年,她說,自然是她的設計特色,也是她的人生觀,「做乜都好,到頭來最緊要尊重自己,順自己舒服的方式發揮。」

■LuLu設計的上班服自然簡約又有型,身後是她辦公室showroom一角。

■「放眼天國」系列黑色單側露肩雪紡絲緞晚裝,不規則剪裁是LuLu拿手好戲。

客席策展人文麗賢:個圈越嚟越細

當時裝變展覽,勾勒年代圖譜、強調時裝文化面,有傳媒眼利,馬上提出一項觀察,9位參展設計師,大部份揚名於70、80年代,近10年設計新人幾乎從缺。原來香港時裝設計,青黃不接咗好耐。
客席策展人文麗賢縱橫時裝界30多年,由模特兒到買手做到設計師,坦言看到個圈越來越細,不無心痛。「香港時裝設計,一冇錢、二冇人。一個設計師去一次外國做show,從機票到擺攤位,寸寸都是錢,貿發局不是冇幫,但很有限。年輕設計師不會表達自己,上一代成名的,像鄧達智,很會跟人打交道,現在後生很自我,對住電腦,你設計再好,唔識社交講畀人聽,都冇用。」

咪同廣州冇分別

她提醒記者,全街人都着香港連鎖集團出品,但很少人把本地設計當一回事,「傳媒有責任,一場時裝騷,只影星、影肉,件衫,冇人講,邊個知?」
「做這個展覽,第一,我想讓大家看到香港設計是怎樣走過來的,時裝每幾年重複一次,要認識過去才能掌握未來;第二,不要放棄國際化生活,大陸發展很快,香港現時尚且企得住,因為我們從小看荷李活片,知道外國人怎麼生活。堅持國際化,我們才能生存,不要將自己搞到同廣州無分別。」

■鄭兆良聞名於度身訂做的高級時裝。他為鍾麗緹設計於金像獎所穿的手鈎花卉圖案露肩雪紡晚裝。

■劉志華喜歡放眼世界,設計富時代感。克勤影結婚相,老婆靚衫也找Henry設計,絨料蝴蝶結及常春藤釘珠絲緞晚裝,像森林仙子。

■設計簡單低調卻別具個性,以職業女性為對象。是次展出包括「X-交流」系列的米白色蕾絲薄紗新娘禮服,LuLu說要營造灰姑娘感覺。

■揚名於70年代初,為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創辦人之一,乃土炮先鋒。羔羊皮上裝及狐毛飾絲絨裙。

■伊嘉是印尼華僑,83年在港創立設計公司,作品具濃厚民族色彩,「飛越撒哈拉」系列刺繡真絲襯衣拼不同布料裙。

■「喜宴」系列拼合牛仔布配中國刺繡晚裝。尹泰尉90年代冒起,設計以幽默繽紛見稱,將牛仔布帶入大雅之堂。

■「九龍皇帝十年回顧」系列白色印書法圖案壓褶薄紗裙。鄧達智是80年代代表人物,另有「點心」系列都令人印象深刻。

■96年以「中國娃娃」系列驚艷時裝界的劉家強,今番以鴕鳥毛裙腳中式絲錦來帶出迷你裙誘惑。

■成名於70年代,是首位建立個人品牌的本地時裝設計師,設計簡樸,巧用布料,此為「荷李活華裳」系列紫色露肩釘珠雪紡晚裝。

現場睇

■楊遠振設計的肥姐戰衣,肥姐曾穿着左面法式釘珠喱士裙出席廸士尼開幕晚會。

■鄧達智展區有點街頭味道。

■尹泰尉喜從生活中取材,以生命麵包拼貼成連身裙。

香港時裝 50年QuickScan
1950

工業起飛,女士上班,旗袍成為正統服飾。荷李活電影傘裙亦成一時時尚。

1960

經濟全速前進,西方文化大熱,女士們長衫配西式外套、大波浪頭是潮流典範,代表有十三點。

1970

步入國際化,百貨公司如雨後春筍,造就西式成衣大行其道,迷你裙、熱褲、低腰喇叭褲、鬆糕鞋人人愛着。

1980

製衣業豐收10年,優皮一族冒起,本地設計師紛紛抬頭,品味成形時期,女人越着越成熟,鬆身厚膊是標記。

1990

生活節奏急速,掀起簡約訴求,舒適實用成集體願望,本地時裝連鎖店茁長。回歸前後一度東方熱。

2000

進階至「有個性地簡約」,全城力玩mixandmatch,品牌意識越燒越旺。

「潮.香港時裝設計」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08年3月31日
地點:沙田文林路1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查詢:21808188
網址: http://hk.heritage.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