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各大補習社的宣傳攻勢一浪接一浪,型男、型女、靚佬、靚婆們出現在報紙、雜誌、電視、巴士、甚至成幢樓咁高的Billboard上,巨人一樣,大地在腳下,傲視香江。就連有線的開台重頭劇也選擇以補習天后作題材,是這個題材可塑性高還是有特約商戶贊助?不得而知。補習社自稱為乜乜教育,口號是幫你考試考好啲,幫學生考試考好啲是教育嗎?「教」字還可講得通,「育」字則有商榷空間,「育」字含義應較博大精深吧,教易育難,要去育一個人又或是一個人肯去被育,殊不簡單。補習社集中教授如何去讀書、捉重點、貼貼士、猜估出試卷人心水以應付香港教育制度產生的考試就是公理,分數成為永恒理念,「A+在手,天下我有」,就算天下未必有,起碼都被認為「A+在手,LV我有」。「教」是功夫中的拳腳外功,肯教勤練加上資質不是太離譜地魯鈍便應該在試場上有所斬獲,「育」卻是內功心法,施教者需以心會心,諄諄善誘,因應不同的靈魂,貫注不同的養份,讓種子成壯苗,再長成成蔭的樹木。
補習社老師除了教學生們考試考好啲之外,或許也會教學生們做人道理吧,希望有吧,否則盡是學習考試考好啲,分數高然後入大學,大學畢業後入大機構做非決策性行政人員,每月領工資後買個LV新包包或時款新裝,回家後逐件攤在梳化上拍照錄影留念,再放上Blog或YouTube飽人眼福。如果將來香港的價值觀變成這樣的話,恐防要考慮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