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蝠之差 - 李樹昇

人蝠之差 - 李樹昇

有人結識名人,為的是進娛樂圈;也有人進娛樂圈,為的是結識名人。若務求以最短時間登上上流社會,有些人會以娛樂圈的「譁眾」手法「取寵」於名人,一心想既討好娛樂圈,又可吸引名人的注意,實行來個協同作用。可惜,不是人人會玩這種遊戲,在名成利就之前,恐怕已焦頭爛額。
這好比《伊索寓言》中的蝙蝠,遇到鳥時充作鳥,遇到獸時充作獸,兩邊討好只為求有片安身立命的地方。道德家稱之為虛偽,生物學家稱之為適者生存。錢鍾書曾就《蝙蝠》補充一段後話,他認為人比蝠聰明得多,他會把蝠的伎倆反過來用:在鳥群裏充作獸,以示自己腳踏實地;在獸群裏卻扮作鳥,凸顯自己高超不凡。
人的行為像蝠也好不像蝠也好,說到底是為了生存……好吧,赤裸裸地說,為了虛榮地生存。名人的璀璨生活,娛樂圈的多姿多采,相信是不少人的夢想,投入追星活動、豪門派對,甚至是某些人生存的原動力。
正如有些人喜歡賺錢,覺得賺錢才算人生目標,你跟他們說買什麼來顯顯家世都沒用,因為他們對花錢沒興趣,只想將自己的財富愈滾愈多,如果大家都明白這道理,便不會諸多批評那些甘願效法蝙蝠的人。人做每件事總有自己的理由,總有不能向外人道的故事。就算連環殺手,也可能覺得自己每次犯案,其實是為社會除害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