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寶級文物秦始皇兵馬俑本周四起,將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展出,博物館為了這次展覽大費周章,改建展館、動用最先進的文物專車運送、保安嚴密。這些動輒價值千萬港元的文物,最初是由九名農民發現,否則秦始皇的地下大軍,現在仍可能無聲無息活埋地底。但英國《星期日郵報》追蹤調查發現,發現秦俑的九名農民,既得不到國家表揚,也分享不到經濟成果,有人病死、有人窮困自殺,在生的仍在爭取「發掘者」的名份。
9個陝西農民1974年發掘
九個陝西農民1974年依循着流傳已久的地下寶藏傳說,在當地一個叫楊村的地方東掘西找,無意中讓他們發現秦俑,最先出土的是兵俑頭頂,「我們以為找到佛像」,其實這只是逾8,000個地下兵團的其中之一。這個舉世震驚的消息,卻為他們帶來一連串的不幸──政府沒收他們的村子繼續發掘地下兵團,結果他們的農地沒有了,家也沒有了,村民說,連政府補貼都被當地貪官中飽私囊。
文物出土的地區發展成旅遊區,建起展覽館和紀念品店。但令秦俑得以見天日的農民,卻沒有因此富起來。王普治患病卻付不起藥費,怕成為家裏的負擔,他趁家人都外出了,掛條繩子吊頸自殺,這是1997年的事。楊文海和楊彥信在三年內,因為失業貧困,最後在50多歲的年紀就病逝了。
王普治的繼子說︰「爸爸患急性心臟病,他受不了,也不想成為我和媽媽的包袱,所以有一天剩他獨個在家裏時就自殺了。我媽媽不久後也過世了。」
「我們甚麼也沒得到」
兵馬俑博物館內的說明,只籠統地說「當地農民打井發現」,仍然在生的四名發現人,希望當局正式確認身份,在文字紀錄中一一寫上他們的名字。79歲的楊全義說︰「我們甚麼也沒得到。」他們在紀念品店以「發現人」的身份,在兵馬俑書籍上為遊客簽名留念,但旅遊區內有很多自稱是「發現人」,真身與假冒都混在一起,賺取每天約31港元的生活費。
69歲的楊志發說︰「如果政府肯發證書,證明我們是發現人,情況會完全不同。」可是陝西省文化部門發言人卻說︰「是誰發現的並不重要。」
倫敦大英博物館即將迎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士,當他們一邊欣賞一邊驚嘆兵馬俑的精緻時,不會有文字告訴他們,到底是誰把稀世珍寶帶到他們的眼前。
英國《星期日郵報》
兵馬俑列世界遺產
‧秦始皇陵是中國首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的驪山
‧秦始皇13歲即位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即由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
‧兵馬俑普遍被認為是皇陵外圍,而皇陵核心應是放置秦始皇棺槨之處,目前尚未發掘到
‧1974年3月,農民打井時意外發現碎陶人,考古學家先後探測到三個兵馬俑坑
‧三個坑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估計有兵馬俑約8,000件,馬500多匹
‧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個燒製,並未用模,容貌體態各不相同
‧按秦軍編制,有各級軍官、兵種、戰車馬匹,配真實兵器裝備,按實戰軍陣排列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