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巿買飯盒,收銀員循例問:「請問要膠袋嗎?」當然要。我倒是自備了環保袋,只是質地太軟,底部沒有承托,容積也太大,一個液汁四溢的飯盒放進去,怕是很快跟別的物品窩裏鬥,將環保袋變成滿目瘡痍的戰後廢墟。
除非顧客自備三百六十度轉不外漏的膠盒,否則要廢除飯盒及湯盒外的那一隻膠袋,只能出動保鮮紙纏繞三數圈,封得滴水不漏。保鮮紙也是膠,對地球一樣造成污染吧?而且增加了勞動成本的支出,有點得不償失。
我其實是愛用環保袋的,千篇一律的超巿膠袋讓人失卻個性。可是,現代人要戒絕膠袋比幼兒戒奶嘴更難。超巿那些肉類、家禽類、海鮮類該怎樣包裝處理才能讓人安心放進環保袋呢?處理不當,跟別的食物放在一起有衞生隱憂。據說多年前人們是用草繩紮緊魚、肉拎回家的,血水四滴,會污染整體環境,傳播細菌嗎?若拎着它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又會引起甚麼樣的混亂?
印象中我家從未買過垃圾袋,家中所有的垃圾都用超巿膠袋盛載。增收膠袋稅之後,勢必要購買垃圾袋。垃圾袋的材料仍然是膠。膠袋對地球造成的污染並未因此而減少,只是改頭換面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陰魂不散。那麼,增收膠袋稅對環保的真正意義在哪兒呢?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我支持更具實際意義的環保措施。至於膠袋稅,希望它不會開創「環保為名,收稅為實」的壞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