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六周年 911破禁

911六周年 911破禁

六年不算短,2,200個日子,可以撫平許多傷痛。
2001/9/11這串數字,曾激起美國人強烈情感,那一天恐怖分子騎劫客機撞擊紐約世貿雙子塔、撞擊五角大樓,甚至陰謀撞擊白宮,頃刻間奪去近3,000條人命,沒有人敢忘記。
但2,200個日子,讓人們的記憶逐漸遠離911,而911也逐漸變成歷史。在911六周年的今天,美國人開始以過去五年未嘗出現過的態度,打破之前不敢干犯的911禁忌──不能忘記911的禁忌,不能拿911作為政治工具的禁忌,不能批判911和反恐戰的禁忌。
對911的破禁氛圍下,紐約今天悼念活動也一改傳統,因為世貿遺址已變成建築工地,將首次移師到附近公園舉行。歷史的演繹,總有修正主義。

《「911厭煩症」發作》

六年過去,911勾起的傷痛或憤恨,像舊照片般褪色,對於年復年的悼念,美國開始有人說夠了,反映此時美國開始發作「911厭煩症」(911fatigue)。

「悼念幾多才夠?」

911,忘了忘不了,今年在美國掀起一場沸沸揚揚的大辯論。當然,依然有人忘不了──當紐約WABC-TV電視台都讀出近3,000死難者名字,但讀了五年也許夠了,今年想取消這做法,死難者家屬卻強烈投訴,只好撤回決定。《紐約時報》上周在頭版大字標題「悼念幾多才夠?」(HowMuchTributeisEnough?),說911悼貪活動夠人厭煩,死難者家屬組織「911家庭協會」立即炸起來:「厭煩?難道我們要忘了那一天嗎?真離譜。」
但有人開始說忘了911吧。麻省的57歲護士戈利亞說:「我們很難過有人死,但那裏仍有活着的人啊。由911過去吧。」不只戈利亞,《今日美國報》周末的調查發現,6%美國人會出席儀式悼念911,71%只會私下祈禱默哀一刻,近25%說不會有任何悼念。
美國人薄情嗎?紐約錫拉丘茲大學專門研究美國流行文化的湯普森教授說:「911漸漸走入歷史,不再是血淋淋的傷口。」印第安納大學學者利嫩塔爾也指911在美國人心中褪色正常不過。911當天,在世貿附近拚死逃命的佐特曼說:「大家不能一直活在過去。日子總得繼續過。」

《政治戰場爭風頭》

911事件是美國國殤,拿911搞政治,過去會被輿論責備無情不義,不過6年過去,加上明年是2008年大選,禁忌開始解除。與其讓紐約巿前市長朱利亞尼(RudolphGiuliani)獨佔911英雄功勳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們寧願打破忌諱翻舊賬,搞911政治。
911事件發生時,朱利亞尼是紐約巿巿長,他冷靜面對災難,在混亂中發揮領導能力,受到全國讚賞,更因此成為2001年《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贏得「美國的巿長」美譽,成為競選總統的最大資本。

朱利亞尼捱批

今天911悼念活動中,朱利亞尼將一如去年,有份讀出部份死難者的名字。不過,有評論認為今時不同往日,他現在是總統提名候選人,理應避嫌,應像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的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莉(HillaryClinton)一樣,低調追思死難者,不在悼念會上發言。
消防員工會的領袖也不惜翻舊賬,要摘去朱利亞尼頭上的英雄光環,上周批評籌辦紀念活動的單位邀請他出席。工會批評他就任巿長時,沒有為消防員購買新的通訊設施,導致許多消防員在911中死亡。
至於可能以獨立姿態競逐總統現任巿長彭博(MichaelBloomberg),雖然未正式表態參選,但在這個階段,他也不讓朱利亞尼佔盡911的好處。一名接近他的消息人士說:「911不是完全屬於朱利亞尼的附屬品。」彭博將會在全國展開籌款活動,為興建紀念世貿死者的建築物籌款。此舉令他可以衝出紐約巿,接觸不同州份的選民。

《陰謀論電影出籠》

911激起的除了是伊拉克戰火,也激起了美國人高漲的愛國情懷,但隨着時間流逝,愛國信念動搖了。夢工場對待911的態度也不同了,這個題材最初誰也不敢碰,怕勾起傷心記憶,到現在敢拍了,而且揮去宣揚人性光輝的框框,出現指摘政府的陰謀論電影──而且得到不少人採信。

懷疑政府施襲

荷李活等了五年,等人們的傷痛感覺略淡了,去年才上映《世貿中心》(WorldTradeCentre),讚揚紐約警察英勇救人的故事、同年還有《聯合93》(United93),講述聯合航空93號班機當日被恐怖分子挾持時,乘客群起反抗捨己救人的精神。
但近期上映、自稱是「紀錄片」的《LooseChange》,調子不大同,指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其實被飛彈和炸彈轟毀的,雖然理據空洞,錯漏百出,卻有越來越多美國人相信這個說法。俄亥俄州大學一項調查發現,1/3人懷疑政府引致襲擊,甚至故意不去阻止襲擊發生。
911後總統喬治布殊民望高漲,批評總統即是不愛國,但這種象徵團結的情緒也已煙消雲散。揚威康城的《華氏911》(Farheneit9/11),狠狠抨擊喬治布殊貪圖伊拉克石油才攻伊。然後是最少八部反戰電影連番上映,包括講述美軍姦殺15歲伊拉克少女的《Redacted》。戰爭電影總在戰事結束後才開拍,這對伊戰無疑是另一種「破禁」。
美國廣播公司/《紐約時報》/英國《每日電訊報》

忘了‧忘不了

911事件六周年,也有人已厭倦經常提着911,也有人覺得當年的恐怖經歷,記憶猶新。

skyflyr:「對我來說,911的感覺就像六年前一樣,雖然我不認識事件中的死者,也不認識任何認識他們的人,但沒有減低這一天對我的重要性。」

CoolmoB:「忘記911?忘記數以千計被困在世貿大廈的人?…不會,永不會!!我們要追捕阿蓋德成員,直至最後一人為止。」

BobMarley:「當局仍然將911事件與攻打伊拉克掛鈎,難怪人們開始與911帶來的痛苦保持距離。」

AtomicPunk:「我對911死者家屬感到厭倦,他們爭吵不休和傲慢的態度,令世貿遺址六年後,還是一堆殘骸。」

ElisaG:「我希望可以忘記,但政府利用911做藉口,制訂了許多規則。」

M.S.Qureshi:「我深信仇恨的力量大過愛,恐怖活動是恐懼的產物,而恐怖活動又會衍生仇恨。只有建立一個沒有仇恨和恐懼的環境,才能擺脫恐怖活動。」

美國《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