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逆流免費冇人要

Wi-Fi逆流免費冇人要

美國多個城市原本計劃將互聯網平民化,實現「全民上網」。在04年,費城和三藩市公佈鴻圖大計,向所有採用Wi-Fi無線上網技術的市民,免費提供服務。此技術常用於家中、辦公室、學校和咖啡店上網。後來全美數以百計城市效法,但因成本上漲、覆蓋欠佳和上客未如理想,許多城市的Wi-Fi計劃受挫,數月前,芝加哥成為首個放棄此計劃的美國大城市。「城市Wi-Fi系統」供應商MetroFi的哈斯說:「每人都想享用免費服務。」惟用戶人數未能達標。

室內上網效果欠佳

多數市政府不願自行興建或營運Wi-Fi系統,故將有關工作外判給EarthLink和MetroFi等營辦商,該等公司原先同意承擔所有開支,希望爭取到每個城市的10%至25%市民付費使用服務。部份城市同時推出免費但速度較慢的服務,或收取廣告費作補貼。在一些城市,低收入人士更以優惠價享用服務。
不過,城市Wi-Fi計劃難達到收支平衡,在費城和新奧爾良營運網絡的EarthLink,月前承認Wi-Fi業務未能提供合理回報。該公司早前表示將裁員900人,包括城市Wi-Fi部主管,可謂前路未卜。
問題的癥結,在於城市Wi-Fi系統倚賴戶外無線電發送機,但因無線電訊號弱,有時無法穿透厚厚的外牆,令室內上網效果欠佳。要做到全面覆蓋,支持者亦低估了所需發送機的數目。在04至06年鋪設的網絡,所採用的網點(node)普遍較預期多20%至100%,導致成本上漲。
更糟的是,網絡完成後只能吸引少數用戶。舉例說,台北的全市WiFly系統是全球最大的同類網絡,原計劃需要在去年底前有25萬個固定訂戶,才可達致收支平衡,可是到今年4月仍只有3萬客。美國位於亞利桑那州坦佩市附近的最大網絡,原希望有3.2萬個訂戶,惟截至去年4月只有600個,自此一直未有公佈新數字。

保安需求帶來商機

為解決這問題,EarthLink和MetroFi要求市政府擔任「龍頭租戶」(anchortenant),並要求政府承諾採用一定金額的服務。明尼阿波利斯和波特蘭市,一開始就接納此類合約,他們的Wi-Fi計劃亦相對順利地展開。但多數城市不願改變,在芝加哥,兩家競投興建網絡的公司EarthLink和AT&T,早前要求市政府擔任「龍頭租戶」不果,最終計劃告吹。
使用該經營模式的其中一個難題,是只有少數市政府能改善網絡設施。儘管當局吹噓無線停車收費錶的好處,並容許建築檢查員利用手提Wi-Fi設備呈交報告,但多數城市都缺乏後勤辦公室系統作支援。電訊業顧問塞特爾斯說:「這情況好像你為他們建造一條更好的跑道,但他們竟沒有跑鞋。」
不過,保安工作可為城市Wi-Fi系統帶來生機,在01年的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各級政府都着手改善緊急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途徑,遂撥出一些專用的無線電頻譜,當地數個城市亦已建立Wi-Fi網絡,讓影像可從閉路電視監視器等設備發放。
這些網絡可為Wi-Fi系統帶來希望,因為人們可將一些協助上網的系統,建立在這些網絡之上,因此,設備供應商現在可製造一些「網點」,將所需的各類發送機放在同一個盒內,從而節省成本。
部份城市可將上述構思付諸實行,或者有能力向市民提供較便宜,甚至免費的Wi-Fi無線上網服務。但不少城市無法這樣做,並須追隨芝加哥放棄建立全市網絡的夢想,提供「免費午餐」是不易做到的。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