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過近周的大升大跌市之後,上周表現相對較沉悶(恒指高低波幅其實仍有近700點),但上周五晚兩個「出其不意」的數據,又再觸動市場的緊張神經。其一是港府公佈持有港交所(388)股權5.88%;其二是美國8月份非農業新增職位減少4000個,這兩個數字將令今周港股回復大幅波動,個別股份表現則依然精采。
特區政府宣佈透過外滙基金增持港交所股權,筆者即時反應是港交所股價持續上升的原因終於揭盅,但對於政府入股的原因卻有點摸不着頭腦。政府在公佈中表明,增持港交所股份是希望藉此以股東身份,推動港交所長遠策略性發展,顯示政府並非純以投資角度入股,其戰略性意義才是高位繼續吸納的原因。
不過,從市場角度來看,政府今次行動卻為投資者帶出不同的訊息及揣測。政府既然在150元以上仍吸納港交所股份,投資者或會認為政府亦看好其投資前景,現水平仍有追入價值。另一方面,政府既已表明特區政府以股東身份推動交易所發展,反映港交所未來業務及盈利增長並非單靠現有證券業務,而最直接令人想到的是與內地證券交易所的策略發展,既然政府在這方面已間接提供了資訊,亦將令部份投資者直接信賴及跟隨政府入市。
中旅北控紅籌之選
筆者認為,政府今次行動帶來的上述兩個訊息當中,應以第二項作較多考慮,由於政府入股港交所具有戰略性任務,與一般投資行動不同,若未來港交所與內地交易所達成夥伴發展計劃,但港交所最大股東地位卻落在外資手上,令兩地合作發展難以掌握及策劃,從政府角度來看,這個代價實遠較港交所每股158元為高。但一般投資者則不具這個戰略性考慮,而港交所未來前景及估值是否合理,仍應是決定入市的關鍵因素。
既然政府已表明推動港交所的策略發展,其未來估值應可調高,但以目前預期2007年PE45倍而言,估值實在不低,因此,暫不宜因為政府入股而追入,但大家均可預期政府持有的股份不會出售,甚或有機會再增持,市面貨源只會進一步減少,持貨者應續以長線持有投資,未持貨者亦難以期望股價大跌,因此,在150元左右水平可入市。
持有港交所股份固然感到興奮,但上周五美股因為新增職位減少4000個而急跌250點,同時亦令商品、外滙市場出現明顯變動,明天港股難免受拖累下跌,但石油、黃金等商品價格上升,對相關股份有支持。
其實,就業數據欠佳令美國減息機會增加,但市場今次的解讀是憂慮經濟前景受次按影響陸續浮現,筆者相信數據欠佳仍有機會被利用作利好因素,因此,美股表現將較波動,今周港股受美股影響之餘,亦同樣受中國8月份經濟數據所左右,若日圓進一步偏強,今周恒指料考驗23500點支持,但整體上升格局未變,筆者仍認為23000點水平是較佳的入市時機。
不過,由於個別股份受注資或改組因素支持,航運股及綜合性紅籌股調整幅度料較小,香港中旅(308)及北京控股(392)仍為紅籌之選。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