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97金融風暴洗禮,自稱是火鳳凰重生的「摩王」──黎汝遠,經常將投資三字訣──「狠、忍、等」掛在嘴邊。他說,這三字訣是好友湯君明所贈,他自覺非常受用,因為,「這三樣投資要訣,我一樣都冇!」
97年前曾投資中環遠東金融中心大賺1億元,金融風暴後曾考慮申請破產,黎汝遠雖然見慣風浪,但絕非目中無人。他坦言最佩服兩個人,一是資深投資者湯君明,一是炒家「豹哥」陳清白,原因是在兩人身上,黎汝遠學到投資竅門。
很多人眼中,湯君明是炒家,但黎汝遠說:「湯生不是炒家,而是穩重的投資者,專揀靚貨,且多能低買高沽,因為他有耐性。他總是叫我忍一忍,說樓價如股市,『捱得過就創新高』。」黎汝遠受湯君明影響,「現在我都揸少咗貨,但就多咗靚貨,好似遠東金融中心。」
至於陳清白,黎汝遠愛叫他師傅,「他的拿手好戲在細價樓,約三四百萬的單位,利潤一樣好,因為他的入貨價很好,全都低於市價入貨。」黎氏稱,陳清白常叮囑他別亂使錢,要狠心拒絕游說他的經紀,黎氏亦曾聽陳清白意見,放棄投資個別樓盤,因而避過損手。
經不起代理游說
雖然他沒有透露是哪個樓盤,但他說,東涌映灣園是一個教訓。他本來無意買入該盤,湯君明當時亦叫他別買,但經不起經紀游說,他掃了三四十個單位,結果卻觸礁,最後蝕了千多萬元。黎汝遠說:「我大小通吃,但狠、忍、等三樣都冇,有時經不起地產代理游說,會心軟。」
不過,謙虛和厚的性格卻為黎汝遠帶來不少可觀利潤。謙虛——他認為投資要量力而為,別逞強;和厚——令他廣結良朋,「做1億元的生意,(跟代理及銀行經理等)就有1億元的關係。」
他認為,樓只是硬件,軟件是地產代理,「結識多些地產代理,佢哋畀到『靚貨』,就係錢。」一位經紀朋友先後在04年及今年兩次叫他買入遠東金融中心,黎汝遠聽其意見,結果分別賺了800萬及1000萬元。
太古城重拾信心
除了有筍盤關照,黎汝遠坦言,在最困難日子要向家人借錢,大屋搬細屋,幸沒遭白眼,就在意志最消沉時,有經紀鼓勵他買入太古城隋宮閣一單位,他說:「那次是好穩陣的投資,經紀才叫我買。」3個月後經紀叫他出貨,賺80萬元。「賺得不多,但贏回信心。」所以他說,全靠貴人相助才可重生,貴人包括了他相熟的地產代理、銀行經理、同行好友。
他說,「輸錢不要緊,只要有人際關係,錢,就能賺回來。」
炒樓三要訣
綜合多年投資經驗,黎汝遠認為,未來樓市向好,但投資者要把握以下3個投資要訣。
看時勢:觀察市場變化,抓緊入市時機。黎汝遠指出,豪宅與細價樓呎價發展不平衡,部份租值及地點接近的豪宅與細價樓,樓價卻相差逾一成,故認為豪宅升幅會放緩,下一浪應該到介乎200萬至500萬元的細價樓漲升。
搵地標:留意區內新地標,因為通常新地標建成後,會帶動周邊物業樓價提升。一如以前時代廣場及今日的翔龍灣。不過他提醒,重建傳言越來越多,要留意消息真假。
量力而為:整體樓市仍看升,但升幅會放緩,故這時候應小心揀盤,「永遠要買靚嘢。」即升值潛力和租值俱高的樓盤。不過,亦要量力而為,入市前先考慮可有能力「上身」(即若不能在上會前沽出,投資者需負上供樓的責任,增加投資成本)。他又說,揀樓盤最終目標是看升值潛力,但若租值高於把成本放在銀行收息,就如安全網,讓投資者可以轉攻為守。
像年多前,黎汝遠以265萬元買入灣仔13年樓齡的萬豪閣單位,除着星街一帶人口急升,半年後他即以338萬元沽出,賬面賺73萬元。
黎汝遠小檔案
‧生於東帝汶,為家中老二,有七兄弟及一妹,70年代東帝汶被印尼入侵,舉家移民至澳洲珀斯。
‧5歲來港,就讀於培正學校;中學畢業後,返澳洲隨父經營糧油貿易生意。
‧80年代在港經營貿易生意,88年創辦勵致國際(現華潤勵致,1193),並於94年上市,之後全身而退,到97年創辦豐萊集團,專門從事物業買賣。
‧97年金融風暴未能倖免,身家大貶值,成為負資產。蟄伏數年,03年9月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