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碟亁炒牛河來吃吃吧!
精明的食家大概會跟廚師這麼說,在他試過該店馳名的鵝肝五花腩、海膽雲吞麵、賽螃蟹漢堡之後。
理論是:南轅北轍歪打正着的fusion菜就算手到拿來,可以純粹bychance,拿點硬橋硬馬的基本功架出來,從手板眼見的地方證明你是萬中無一的廚神,我才服了。
食家的智慧既對也錯,「廚神」的階梯其實不只一條。
大師者,作品前所未見自成一家也。
大師者,也可以是,重做深入民心的經典仍然自成一家。
有人追求新種怪雞,止於至善;有人自老掉牙的傳統中拿揑出另一套黃金比例。
論武功,俗世中不知邊個高?
兩種門派真的要分高下,我會說第一種牽涉了想像力,新鮮獵奇感從來是種形而上的絕好味精,因此比較容易攞彩,但性格使然,今天的我(不代表明天呀吓),覺得挑戰好壞已有多數人定下明確標準的菜式,更有吸引力,所以還是想整碟亁炒牛河。
TheRe-makes
所以添布頓(TimBurton)和朴贊郁都應該重拍《羅密歐與茱麗葉》,麥當娜(Madonna)找陳奕迅合唱「好一朵迎春花~」,羅林(J.KRowling)與高行健的下個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暫時脫出「人做我唔做」的新血路,還原基本步,去弄個人人皆懂人人都是蔡瀾蘇施黃的市井碟頭飯(麵),看看牛肉是否依然軟滑彈牙,河粉有沒有熱度均勻,條條入味而唔黐埋一嚿?
我不知道其他填詞人如何,我自己寫偏鋒脫線亂X咁嚟的怪故事怪角度怪感情是好端端的,就是一直都抗拒正正經經坐下來講友誼談父母或者提供奮發向上的勵志演辭,萬七個人做過的事,容乜易流於老套三幅被,左閃右避了一段很長的日子,才明白如果要維持一段長遠的關係,是很難永遠不見家翁的,當然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讓我開竅──在最熟口熟面的情況下展露出功架,亦是大師級的表演。
講穿了都是老套橋,或好聽點「指定動作」,《迷》(Lost)是「荒島求生」,《逃》(PrisonBreak)是「越獄大計」,《Heroes》是「英雄救地球」,《醫人當自強》(Grey'sAnatomy)是「生死關頭的人性贊歌」,《俏Betty》(UglyBetty)是「醜女大翻身」,都是最行最就手最冇新意的大橋,為甚麼仍能拍得幾千萬人瘋狂追看呢?
或者,絕招同途異路。
我都做得到
應該不是因為技窮,是因為不忿氣,所以幾乎每一個擁有天馬行空特異功能的時裝大師,到時到候總要挑戰一些經典的款式,看看我能拿它們怎麼樣?
在亁炒牛河裏見真章。
比如踢死兔,人人都要做一次才眼閉,並不是全民硬性送檢的,只不過每個略有頭面的設計師,都主動送自己去考這麼一個試,彷彿及格了,才可以昂首闊步享受自己的師級執照,甚至有些人明明早已取得專業資格,還是樂此不疲考完再考,看看拿完「甲等」還可不可以囊括「A+」,像YSL的StefanoPilati,今季將smokingjacket變成一條迷你裙,分明是拿着鑊與鏟在示威:牛河你能炒到這樣子嗎?
另一個「人一世物一世」的主題是豹皮,很少設計師忍得住一生人不做一次,所以以豹皮小炒起家的Dolce&Gabbana不得不再推出改良秘方,今季秋冬限定,用黑紗包着豹紋才造衫,為牛河加上了「你估唔到」的神秘芡汁。
校褸也名列DiscoveryChannel「50個人生必去的地方」之一,NicolasGhesquiere決定到此一遊,大概人人心中有句「不到XX非好漢」,他的Balenciaga秋冬系列,做了自己版本的校服,加了皮草鑲領,游擊隊圍巾,馬褲與Lego高踭鞋等「本格化」的新配料,自此可以漂亮地和自己講「bethere,donethat!」
周星馳話:「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阿爸阿媽,大哥細妹,𡃁仔𡃁妹,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
我其實不贊同,有心不一定乜都得,雖然上述例子全部是成功個案,但也有見過炒不到好味例牌小菜的大師。時裝如牛河,牛河,炒得成未必炒得好;時裝,着得落不等如着得靚。
本周菜譜
十年前本地飲食文化和今日最大的分別在那裏?有沒有發現有幾樣十年前並不常見的材料與菜式,今天變成人有我有街頭巷尾「冇佢就開唔成店」的睇場恩物,例如:豬頸肉、鵝肝、黑豚、和牛、tiramisu和cremebrulee……
套用我們的亁炒牛河比喻,各大時裝品牌實賺冇蝕的「ItBag」,是「鵝肝」吧?
Textby黃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