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月1日在西貢清水灣岩下堂,發現失蹤1個月的業餘風水師黃智添的屍體,結束家人對他連日的懸念,以為可以安心替死者殮葬,豈料家人昨晨重返肇事現場拜祭及招魂,竟發現懷疑是死者的20多塊大小不同的骨頭遺下未執,家人埋怨說:「食環署嘅仵工點解會咁唔負責任㗎,對死者毫不尊重呀。」 記者:劉柏麟
死者黃智添(76歲)生前與家人同住油塘,育有1女3子。昨晨9時許,黃妻帶同眾子女,連同親友、道士一行8人到出事現場的岩下堂拜祭及招魂,走入草叢後,在黃伯伏屍處附近發現一堆堆的人骨,包括連着頭髮的頭骨、胸骨、手指骨、腳踭骨,點算約有20多塊,有些是2至3吋長。
稍後將投訴食環署
黃伯的幼子阿國說:「事件令我哋家人好震驚,雖然唔可以話百分百係我父親嘅骨,但近期只有佢伏屍喺嗰度,所以有理由相信係我父親嘅骨。」
他和兄長等回憶本月1日的事,當日白天已發現父親屍體,但因仵工來得很遲,天色漸黑,加上草叢和矮樹又多,消防遂幫手砍樹除草,還調借大光燈協助照明,光線足夠,在晚上近10時由仵工進入現場搬走腐爛的屍體。食環署的仵工未及半小時便完成工作,黃伯的兒子已有點愕然,遂問對方,是否執齊所有的骸骨,仵工回稱已執妥,隨即搬屍上黑車移送殮房。今次揭發仵工如此馬虎,黃伯家人覺得仵工不尊重死者,不排除稍後投訴食環署。
家人已安排明日替黃伯出殯,希望可運返內地安葬。昨天他們決定自行執拾散落的骨頭,道士向他們勸說,千萬不要放在家中,否則會帶來不利。
玄學家稱會增怨氣
食環署發言人稱,按正常程序,警方會用圍帶封鎖發現屍體的現場,調查後召仵工搬走屍體時,亦會有警員在場監察,如今發現有骨頭留在現場附近,事主家人應報警,交予警方跟進調查。黃伯兒子說,因考慮在父親出殯時讓他有完整的骸骨,靈魂獲得安息,故不打算報警處理。
玄學家吳佩孚透露,死者橫死郊野已十分不幸,若有骨頭未執走,繼續暴骨荒野,日曬雨淋,死者怨氣好重,影響投胎。對死者後人的健康也不利,將來多病痛,最好由道士做一場法事化解。
醫生之言:環境決定骨頭剝離速度
骨科醫生黃振豐昨稱,骨頭主要由蛋白質、鈣質和磷質組成,具有比例性的韌度和硬度。由於骨頭有軟組織、與皮膚黐連,人在郊野死後受濕度影響、蟲蟻噬咬等因素,軟組織逐漸剝離,骨頭便散落。由此可知,剝離散落的快慢是受到環境影響很大,快則會在數天後出現;如在沙漠死去的話,骨頭有可能不會剝離。
男女骨骼數目相同
黃振豐指出,人類全身的骨骼數目是206塊,包括頭蓋骨23塊、耳小骨6塊、胸廓骨25塊、脊柱26塊、上肢64塊和下肢62塊;另有椎骨和12對肋骨。男女的骨骼數目是一樣的,只是形狀上有差異,同樣高度的男女,一般而言男人的骨頭會較女人為粗壯,而女性有些骨是較男性寬。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