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69歲男子在接受杜牙齦及補牙手術時,疑因牙醫不小心,令他吞下一個長1.5厘米的幼身尖頭金屬手術工具,牙科醫生疑為了掩飾失誤,竟向病人聲稱沒有問題,並繼續牙科手術。該尖頭工具過去兩周在男子體內腸道移動,並刺穿小腸,目前仍然留院,明日需再接受進一步檢查,決定如何取出硬物。家人考慮向牙醫管理委員會投訴,及要求該牙科醫生賠償。 記者:陳沛冰
吞下手術工具的林伯69歲,其兒子林先生表示,父親上月25日因牙痛到旺角向一名阮姓私人執業牙醫求診。阮醫生為父親左邊兩隻大牙進行杜牙齦及補牙手術。
家屬質疑牙醫欲掩飾
他指,手術期間一個長1.5厘米的幼身尖頭金屬手術工具,跌落父親的口腔,他不慎吞下,阮醫生立即帶父親到附近一名耳鼻喉科醫生診所求診。兩名醫生都聲言,其父親情況不嚴重,只需回家休息,等硬物自然排出體外即可。阮醫生之後帶其父親返回自己診所,繼續做牙科手術。
當晚他父親向家人說出事件,深夜時分家人即帶他到私營的聖保祿醫院求醫,院方為其父親照X光時,尖頭硬物已在林伯的小腸內,「當時醫生話(要)等,希望可以屙出嚟」。
林先生指,四至五天後,硬物有由小腸移去大腸的迹象,以為父親可排出硬物,但一直沒有「動靜」。院方昨為其父親進行灌腸檢查,證實硬物刺穿了小腸,走入腸道脂肪,幸好小腸的傷口微小,腸道內污物沒有流出,亦沒有刺傷其他內臟。不過醫生擔心金屬製硬物在體內生銹,或需做手術取出。
林先生質疑阮醫生為了掩飾失誤,事發後沒有帶其父親到急症室求診,令父親延遲醫治,一周後才聯絡家屬跟進事件。
牙醫:有啲嘢唔出奇
阮醫生接受本報查詢時,不肯透露詳情,表示已與林伯及其家屬跟進事件,他行醫20至30年,承認今次自己有不小心地方,但指任何口腔手術都有機會將工具跌落口腔,「有時啲嘢發生咗都唔出奇,大家都唔想」。
他指,當時帶林伯到附近一名他相熟的耳鼻喉科醫生求診,因擔心硬物卡住林伯的喉嚨,或跌入肺部,其後發現硬物吞入胃內,「情況可以觀察」。他指林伯吞下的是「補牙物件」,拒絕提供工具名稱。
有牙科醫生表示,發生類似病人吞下手術工具的個案罕見,但亦可能是病人在手術期間打噴嚏、「周身郁」或吞口水等引致。他估計病人吞下的是一個用來清除牙齦管內壞死淋巴等用途的銼。
結直腸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若病人年紀大、有便秘或曾進行開肚手術,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將硬物排出體外。
牙科手術病人吞手術工具示意圖
口腔應套上橡皮膜
【本報訊】有牙醫表示,牙醫為病人杜牙齦時,一般會用一個類似氣球質地的橡皮膜,套在整個口腔上,只在需要修補的牙齒位置留有小孔,確保手術期間不會掉下手術工具在口腔內。
該名牙醫表示,杜牙齦所用的橡皮膜質地很薄,橡皮膜中間有一個小孔,牙醫會將該橡皮膜套在病人的口腔上,並箍緊整副牙齒,小孔只凸出需要杜牙齦的牙齒,其他口腔部份被掩蓋,防止有手術工具跌入口腔。他指,可能今次事件中,醫生沒有用橡皮膜。
該牙醫表示,牙齒內有牙齦管,管內有淋巴腺及神經線等,當牙齦壞死、患牙周病或蛀牙,會令牙管內神經線及細胞等壞死,滋生細菌,不接受治療可引致發炎,故病人需要做杜牙齦手術,將已死的神經線及淋巴腺弄走,之後再用其他物料,填滿牙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