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來了,女子世界盃來了,還在中國自己地方舉行,恨了很久捧盃的中國女兒們,看來備戰還做得不俗。上網看看國內的有關呼籲,卻看見如此的一篇:不愛女足。
這一篇對着幹的文章,寫的作者如無意外是一位男性,他認為女仔之要去踢波,是毫無美感,無甚值得欣賞……五大三粗、蓬斗垢面、面紅耳赤及氣喘吁吁等等,甚麼是五大我不知,三粗是甚麼我也不知,斷估不是甚麼好嘢吧。
女子足賽氣氛熱鬧
女子足球真的這麼不「女仔」嗎?先想想我個人的看女子足球經驗,首次,是小學階段去大球場睇波,在精工對寶路華的大戰之前,有場頭場叫做台灣木蘭隊對香港女子隊,只見場畔叔叔伯伯嘻嘻呵呵,意見多多,總之女仔一落場,氣氛就熱鬧起來,然後當女子們開步硬碰,嘩,聲響更是拆天,又大叫又大嚷,而最大聲的都是場中那些姑娘們,「畀我呀,喺後面呀……」有的提場,「哎吔,拉頭髮呀,球證……」有的投訴,好不熱鬧,至於水平如何,少年的我無法分辦。
長大後開始見識到更多女仔踢波,本地的、外國的,甚至同場鬥波,感覺是平均技術不及男子,當然個別如邱嘉慧的是例外,但有一樣很重要的卻是女仔有男仔沒有,就是團隊精神。
男仔踢波,有很大程度是獸性的反射,要射死對手,要表現身手,波總是要控在自己腳下,死扭死去,換來的是其他野獸的怒吼,每一個男子組落場前及落場時,都以為或希望自己就是男主角,致勝入球總是由自己射入,直至完場大家才返回現實,然後,又再等下一場來發夢。
遠射往往笠死對手
女仔踢波,或者是先天影響,首先女仔很少會出現一個扭十個的能力,正如打籃球很難得見到有女仔入樽,當年WNBA的妮絲莉是萬中無一,所以,她們追求的也很少是個人英雌主義。
而女子足球還有一樣比男子強的,就是勁多遠射,準確點來說是遠程笠射,射的力度不大但有曲墜,救的身形較少但門柱一樣咁高,所以笠死是常見的。
中國女子隊在99年最接近冠軍那一屆,最後互射12碼僅負於美國,還記得那一幕美國隊勝出後,隊員還會豪邁的脫去上衣露出健康的內衣來奔走慶祝,看得觀眾們儍了眼,誰說女子隊就不能交換球衣?只要贏波,乜都得。
馬啓仁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