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和印度這三個亞洲大國,都明白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的重要性。但根據一份最新發表的報告,從現在起至2011年,三個國家這方面的表現將有顯著差別。外資流入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未來幾年趨勢亦會持續。日本近年才認識到外資的作用,大概不容易扭轉目前不濟的表現。至於印度,在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心目中,地位僅次於中國,預期外商投資將增加,但其經濟表現仍將遜於預期。
由《經濟學人》信息部(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EIU)及哥倫比亞國際投資項目(ColumbiaProgram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CPII)合作撰寫的報告,《2011年前的環球投資前景:外商直接投資及政治風險》,邀請全球超過六百名直接投資者進行問卷調查,並以此為其中一項根據,勾劃未來五年的全球FDI流向。調查發現,佔全球FDI投資額近三成的中日印三國,地位日趨重要。
中日兩國的中期資金流入走勢相對清晰,印度則有頗多不確定因素。很多人預期,印度的外資流入將大幅增加。但報告指雖然印度的發展不錯,亦逐漸與國際經濟接軌,但外資流入的速度,相信會與該國的發展潛力不成比例。
2007至2011年,預期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每年約為87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英國。該五年間,預期中國的外資流入佔全球FDI流入約6%,跟02至06年的比例相同。大部份國際企業(包括報告訪問的企業),仍然以中國為投資的首選地。
有迹象顯示,因外資流入而引發的保護主義,正在全球各地萌芽;但在中國,主流的趨勢仍是外商投資自由化。中國政府希望履行加入世貿時的承諾,逐步開放本土商業、財經服務及旅遊業,明年則會放寬外資公司在各省市開辦業務的限制。未來五年,中國仍能維持其價格優勢。按基線假設,外資不大可能為減低成本而大量遷出中國。
日本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又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外資理應有不錯的回報。但實際上,日本的外資滲透率(外資佔GDP的比例)僅為2.5%,屬全球最低一級的水平。01至04年,日本的FDI平均每年僅為73億美元,05年更急跌至32億美元。
日本政府表面歡迎外商,複雜的法規卻處處保護本土公司,加上工資昂貴、增長緩慢和文化障礙等因素,預期至2011年,外資佔GDP比例只會微升至3%。
至於印度,外商直接投資由05年的67億美元,急升至06年的175億美元。外商主要投資於印度的服務業,而製造業的投資額則有所下降。中期而言,印度的外國投資將穩步上升。但基於私有化遭遇政治阻力,勞工法例僵化,加上基建設施落後,預期外資流入印度的速度將遠低於其發展潛力。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Londo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