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66年前,日本戰機向北角天后廟道的英軍炮台投擲了一枚炸彈,當時炸彈沒有爆炸並埋藏地底,直至大半個世紀後終於出土。現場是水務署配水站工程地盤,昨下午一時許,工人發現該個炸彈在斜坡中露出泥土,立即報警。警方事後封鎖現場及疏散五幢大廈、一間小學和一間教堂共800多人,拆彈專家即場進行兩次引爆,事件擾攘六小時至晚上恢復正常。
現場是天后廟道與清華街之間的斜坡地盤,出土的炸彈2呎乘1.5呎乘1.5呎,重約400磅,經已生銹和積滿泥土,相信是日軍1941年12月空襲香港期間,向當時的英軍炮台投下的一枚未爆炸彈。
共807人撤離
警方下午3時50分至5時45分,將天后廟道的雲峰大廈、摩天大廈和珊瑚閣,清華街的清暉臺、富景大廈等五幢大廈,以及基督教恩雨堂和蘇浙小學共807人疏散離開。另方面,拆彈專家則在出土炮彈周圍堆上30多個沙包,並用電線接駁引爆器,進行引爆前準備。
傍晚6時10分進行第一次引爆,目的是將炸彈的外殼爆開,一聲巨響後,硝煙四濺,沙包飛彈開去。拆彈專家檢查炸彈外殼被成功爆開後,再次鋪上沙包,至晚上7時順利進行第二次引爆,將炸彈內的火藥爆炸耗盡,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