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藍舞 - 鄧達智

此情.藍舞 - 鄧達智

看過梅卓燕與李鎮州以舞及戲互動的《藍舞》,好想坐下來細細重溫舞台上單純,只有他們二人演出帶來的感動;七十分鐘,心神裝載不了那麼多。我記得那塊在空氣間浮動的白色絲綢,那是小梅一項特徵。我記得李鎮州步入黑暗面對死亡的獨白……你不用再遺憾,你不用再為在世的人負責任……(啊多寬大的解脫?多深遠的輕鬆?)自從中英劇團看過他演出《說書人柳敬亭》,這把沉實而帶點不安的聲音並不陌生,精簡意深的獨白從他口中掙拔出來特別入神。
跟小梅說;一面看心中一面盤算,這台戲可以演變成一場舞甚至一脫衣服動態,色調、音樂、氣氛甚至導演與舞台總監都是現成的。一齣戲的成功可以由不同結果斷定,於我而言最重要是它能否將我引伸到別個境界從而出現另一個Product,這種條件反射更新思維是《藍舞》給我最大的禮物。
看着舞台上的李鎮州與梅卓燕心下有好幾個文字版本的盤算,但一趟台北忙個七孔生煙,一切感覺漸次沉澱,甚至已石化,超重。然而看過為「中國西藏兒童健康教育基金」作首映的《此情.此生》(Evening,原著SusanMinot),《藍舞》又再在心中活過來。導演LajosKoltai用了甚麼力量將一伙老戲骨女演員放在一塊,瞄到製片人之一,亦是老戲骨兼擔任戲中一角的GlennClose,識英雌重英雌,這群電影及舞台雌獅才得共冶一片。
在前往會展途中偶然看到街頭海報,原諒我的失覺,看戲前我完全未聽過這套電影,匆匆看到梅麗史翠普、嘉露丹絲(ClaireDanes)、東妮歌烈蒂(ToniCollette),上星期才寫過她與金馬倫合演姊妹的《InHerShoes》……已心感不得了,前者好戲已成經典,後兩者是影壇新貴,除了演技,丹絲還似幾分妮坦梨活,十足的明星氣質,新一代荷李活女神。原本至愛雲妮烈格芙的名字被排到下榜,真豈有此理,《此情.此生》的第一女主角是Ann,由丹絲及烈格芙分飾不同時空的同一個人,故事的主人翁;史翠普其實只現身五分鐘(十二分精采),以為港人不熟竟被排至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