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歌星成名背後往往要付出極大代價,包括賠上生命。據英國一份醫學研究報告指出,英美歌手英年早逝的機會率,較普羅大眾高出兩至三倍,歌手成名後首五年更是早逝高危期。專家分析原因後估計,歌手早逝主要是由於他們抱持放縱的生活態度有關。
與濫藥及酒精有關
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LiverpoolJohnMooresUniversity)的公共健康中心,較早時分析由1956年至2005年期間來自英美兩地共1,064位歌手的個案,發現當中有100人早逝,包括「貓王」皮禮士利,他因服藥過量去世,享年只有42歲,還有Nirvana主音KurtCobain等。
專家指出,歌手早逝比率高於常人,主要是由於他們生活態度放縱,與酒精及藥物扯上關係,超過四分一的歌星死因是與藥物濫用及酒精有關。
該報告又提到歌手成名後首五年是早逝高危期,死亡率較常人高出三倍以上。此外,研究又發現英國的老歌手在成名25年後回歸常人生活,死亡風險隨之降低,惟美國的老歌手卻依然維持高死亡率,研究人員相信與美國歌手流行重出樂壇有關,令歌手延續他們的放縱生活態度。
研究人員質疑,若歌手濫藥或酗酒,是否適合擔任對抗藥物或軟性毒品的宣傳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