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港人少食高脂食物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項調查卻踢爆逾八成受訪港人,並不認識反式脂肪,近四成對脂肪存在誤解。
心臟病科醫生指,每年有近四成心血管疾病入院個案,是因經常進食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等食物所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建議巿民應多做運動及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影響選擇健康食物
《讀者文摘》今年5月以問卷訪問389人,受訪者平均年齡為40歲。
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關注自己健康,逾六成會採用飲食及餐單來改善健康,三成半就每月用200元以上買維他命丸。
不過,84%受訪者對反式脂肪的認識只屬一般甚至毫無認知,37%對脂肪存在誤解。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表示,巿民對此認識不足可能影響他們選擇健康食物。
她指出,脂肪可分為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當中只有不飽和脂肪對人體有益;人體每日從飲食吸收的脂肪量應佔總體攝取能量25至35%,其中反式脂肪應維持低於1%水平。「有外國研究顯示,如果每增加2%由反式脂肪裏面攝取嘅能量,就會增加23%患上冠心病嘅風險。」
當不飽和脂肪經過高溫如油炸過程,食物就含有反式脂肪,例如中裝薯條含八克反式脂肪、一個冬甩或蘋果批各有五克反式脂肪。
調查指40歲以上市民最常見改善健康的方法是改善食量及餐單,其次是增加運動量;服食維他命丸、服食中藥;減少飲酒及戒煙。
多運動減心血管病
心臟病專科醫生梁達智指,日常如經常進食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低密度膽固醇的食物,會令壞膽固醇及脂肪積聚於體內及血管內,結果引致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及中風等。
他建議巿民應多做運動、不吸煙、控制體重等,並進食健康食物如生果、蔬菜及全穀食品,少飲加糖的飲料等,從而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