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失明教師將誕生<br>聖保羅書院實習 用電腦軟件改簿

首位失明教師將誕生
聖保羅書院實習 用電腦軟件改簿

【本報訊】沒有陽光的世界,妨礙他正常活動,同時磨練他活得比別人進取。兩歲起完全失明的游偉樂,剛升讀香港大學英文教育課程四年級,看不到課堂上學生有沒有過位或傾偈,不能像一般同事般批改學生習作,但22歲的他就是立志要當全港首名「盲人教師」,藉着儀器的協助,向黑暗世界注入陽光,向全人類說我可以。記者:梁美寶

這一天,游偉樂(Billy)拿着輔助失明人士搭車的巴士號碼牌,順利登上巴士,然後持手杖引路,準時來到香港大學圖書館門外接受訪問。Billy父母都是天生失明,他與妹妹出生時視力正常,惟他沒有妹妹那麼幸運,兩歲時突然全盲,自此活在沒有陽光的世界。

多花時間摸凸字書

「小學時我喺心光盲人學校讀書,中二轉去聖保羅學校主流中學讀書,接觸到健視嘅同學,先發覺自己有啲嘢真係做唔到,例如打波打唔到,睇書睇唔到,打機打唔到。」
Billy性格樂觀,其母校更特別為他與另外五名視力有問題的學生,添置電腦軟件,將文字轉化成聲音,協助他們學習,而他則花較常人多幾倍的時間摸凸字書本、聽語文書本,吸收知識。為突破盲人在職業上的局限,Billy選讀港大教育學院英文教育課程,希望有朝一日在主流中學當英文教師。他慨嘆,失明人士許多時受職業歧視,即使具能力,仍多無法被僱主信任或獲聘,許多高學歷的盲人最終只能淪落為盲人按摩師,他家庭總收入就不足一萬元。

曾遭中學校長歧視

Billy說,「即使𠵱家英文教師好搶手,我都擔心畢業後搵唔到(工),因為我曾經試過俾學校歧視。」在就讀大學二年級時,曾往心光盲人學校實習;三年級時港大原打算派他往一所主流中學實習,但該校校長不相信Billy的能力,要與他面試兩小時。
「當時佢問我好多問題,唔相信我可以教書,最後同我講如果個教師蒙住眼一定出唔到課室,於是拒絕畀我實習。」幸獲母校聖保羅書院「收留」,讓他在該校實習。
修讀了三個學年,在其課程的逾20名同學中,游偉樂成績是全班之冠,上周更成為該課程唯一取得獎學金的學生。他歸功於科技協助,例如電腦軟件能將文字轉化成聲音,令他可以學習、教書、批改教材。
聖保羅書院黃副校長表示,該校自70年代起與心光盲人學校合作,多年來收過逾40名弱視或失明的學生,他讚揚游偉樂很有心做教師,因游是該校舊生,熟習環境,亦能控制學生課堂秩序。港大教育學院英文教育講師湯建國稱,Billy是該系唯一的失明學生,相信憑Billy的毅力,最終可圓教師的夢。

特稿:「學生調位以為我唔知」

看不到東西的游偉樂(Billy)在中學實習時,有這麼一則真實經歷:「有學生調位以為我唔知,但我聽到好多人突然行嚟行去,(我)之後叫同學嘅名,佢喺第二個位應我,我就知佢調咗位。有次突然聽到「格勒」聲,我就知佢哋喺度用手機電話影相。」失明教師如何有效管理課堂秩序是一大問題,Billy說人與人之間貴乎尊重,世上沒有教不了的學生。
「𠵱家科技咁先進,我有個凸字機值3萬幾蚊,電腦軟件都要2萬幾蚊,好多都可以即時傳譯。我成日同人講笑,話自己日日都帶住5、6萬喺身,科技真係可以解決好多問題。」Billy上課時棄用黑板,改用投影機及電腦,並同樣可即時打字教導學生。
遇上學生發問,他的方法是「請以拍手代替舉手」;只要學生以電腦文本遞交功課,他就可透過軟件將文字轉化為聲音及凸字,替學生批改習作。至於課堂管理,他主要憑聽覺及經驗處理,「我平時用耳朵,聽覺比較靈敏。」聽課室聲音,可知道學生在班內的情況。本報記者

游偉樂8招解決教學困難

1〉教學時用投影機及電腦作工具,代替手寫黑板
2〉上課前盡早了解學校地形,以便自行進入課室
3〉要求學生以拍手代替舉手
4〉用耳朵取代眼睛,聆聽學生有沒有調位等
5〉要求學生用電腦交習作,再以電腦軟件轉化成聲音,替學生改習作
6〉遇有學生在堂上發問,以隨身攜帶的電腦傳譯器化成凸字
7〉平日用電腦預備教材
8〉被人質疑教學能力時,會耐心地向對方解釋,要求對方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