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打算引進紙製棺木,在社會上鬧出半個笑話和一連串意見;大部份是消極的看法,認為紙棺材太兒戲,甚至對死者大不敬。中國人的對死葬看得很重,所謂入土為安,土葬是漢族的首選。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對葬禮的爭拗。
話說儒家推崇厚葬,置棺、入土、築墳,三部曲缺一不可,排場更不能從簡。墨子和莊子則站在對台,他們提倡節葬、火葬。火葬在漢代曾經盛行一時,到北宋卻因為不合禮教而被皇帝屢遭禁止,可惜,經濟問題令百姓不得不「抗旨」。直至明清年間,火葬才逐漸衰微。
今天談到火葬,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拒抗(死者本身肯定不會投訴)。不過,環保意識的抬頭,使今天的火葬受到像漢朝時土葬的批評。環保人士憂心忡忡,雖然高溫焚化遺體排出的污染粒子,比發電廠和垃圾焚化爐為低,但釋放進大氣的汞卻相對地高。(汞是補牙的一種材料,都市人鮮有沒補過牙的)
美國開始推行另類葬法,WR2公司研發的是「水份減量」,利用水和鹼把遺體上的組織及水份「消化」掉,最後剩下一副去膠質的骷髏和相等於原本體重百份之二至三的無菌液體,可以直接經下水道沖走。整個處理成本甚低,又能完全摧毀病源,不會損害我們的環境。
如果嫌「水份減量」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優勢,不妨考慮瑞典公司Promessa提供的「生態葬法」。詳情明天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