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趁低買還是趁高沽? - 麥嘉華

麥嘉華筆記:趁低買還是趁高沽? - 麥嘉華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目前的市況極不尋常,我的看法稍有不同。我認為目前的市況很正常,不尋常的倒是今次調整前的市況(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在該段時期,股價波幅異常的低,同時各類資產價格不斷上漲。
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時,美股每年都大幅波動,大上大落。我覺得不尋常的是,今次調整只是10%左右,為何一個「小型調整」,竟會導致這麼多對冲基金和金融機構出事?為何竟有這麼多「專家」齊聲要求聯儲局減息?(其實信貸市場現在所面對的問題,根本就是聯儲局過寬的貨幣政策所造成)這正好說明,愚蠢和高槓桿現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風土病。
與1987年和1998年的大調整比較,今次調整的規模細小得多。但一如87和98年的大跌市,美股今次經過初段急跌後,在8月16日因為短期超賣而反彈,在那一天,道指早段跌逾300點,但收市時幾乎無升跌。在同一日,紐約證交所只有10隻股份創出52周新高,創52周新低的則有1045隻(在我眼中,這是恐慌拋售後見中期低位的訊號),此外,當天標普500指數跌至今年3月調整低位1363點附近,通常這類技術位會有很強的支持。

今年低位遲早跌破

8月17日,聯儲局削減貼現利率,刺激標普500指數大升34點,道指亦升233點。不過,那日創52周新高的股份只能稍增至55隻,而創52周新低的就有149隻,以大升市來說,創新低的股份多過創新高,並不尋常。接着幾日,標普500指數反覆升至1479點,但創52周新低股份的數目仍多過創新高的,進一步說明股市內部的弱勢。
聯儲局調低貼現利率,並注資入銀行體系,將聯邦基金利率壓低至目標水平(5.25厘)之下。對於聯儲局這種行動,我不覺得有半點意外,我早已多次說過,當高盛的股價下跌20%後,華爾街那群「變窮」了的豺狼,就會向聯儲局施壓,迫它減息。
對於8月16日的大反彈,我亦不覺得奇怪,畢竟投資者仍是慣於逢低吸納,不慣於逢高減持。現在還有這麼多人恐怕錯失下一個升浪,作為相反理論信徒的我,會視之為利淡訊號。
我最樂觀的看法,是標普500指數在1370點見了中期低位,但標指距離今年7月高位仍有近百點之遙,相信極難刷新年內新高。從附圖可見,標指在1500-1540之間阻力很大,所以我會逢高出貨。個人認為,今年3月和8月的低位遲早會跌破,美股如斯走勢,亞洲所有股市都不能看好,只能看淡。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