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琳報道】白內障並非只屬「老人病」,有20歲少女持續使用類固醇藥治療濕疹,導致雙眼同時患上白內障,年紀小小就要做手術更換人工晶體。有眼科醫生建議,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的病人必須定期驗眼;皮膚科醫生則提醒病人,切勿在未經醫生處方下使用類固醇藥物,免禍及雙目。
眼科專科醫生陳寶珍指出,大部份白內障個案為退化性,多屬50歲以上的長者。約8%病人則屬18至50歲,絕大部份為藥物及外傷等引致的繼發性白內障,當中有達四分一由類固醇藥物誘發。她解釋,類固醇會影響眼球晶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令微粒凝固及積聚,導致白內障。
大專生Winnie今年20歲,受濕疹困擾兩年多,其間在醫生處方下持續使用類固醇口服藥、藥膏甚至注射劑。她四個月前突然視力模糊,「以為係近視深咗少少,配過兩副眼鏡,都係配唔清楚。」Winnie被確診患上白內障時,左及右眼分別只剩兩成及一半視力。她今年7月接受植入人工晶體手術,現已視力正常,重拾正常生活。
必須定期驗眼
陳寶珍強調,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的人士必須定期驗眼,及早確診及治療。不過,病人植入傳統人工晶體後,須佩戴老花眼鏡才能閱讀,新興的多焦距「光學變焦」晶體就大大減輕老花程度。非球面及散光人工晶體更可分別提升視野清晰度及矯正散光。
皮膚科專科醫生馮偉傑表示,濕疹患者常用的類固醇藥膏的藥力較輕,誘發白內障的風險遠低於類固醇口服藥或眼藥水,「藥膏分四級,第四級藥力最強,搽面、眼皮一定只會用第一至兩級。」他建議病人向醫生查詢藥力強度及可塗搽的範圍,並按照處方使用,「其實按醫生指示就唔會有問題,千祈唔好自己喺街買藥。」
白內障病徵
‧視力模糊
‧色調改變
‧怕光
‧眼前黑點
‧重影
‧近視
註:白內障初期無症狀
資料來源:眼科專科醫生陳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