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穩健 幣值偏低<br>亞洲成資金避風港

財政穩健 幣值偏低
亞洲成資金避風港

中國製造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但近期金融市場風波的「產地」卻不是中國。對上幾星期,環球股市插水,中國內地A股卻獨善其身。不但如此,正當各主要中央銀行關注信貸緊縮這股巨浪淹至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反而作出今年來第4次加息。

海外投資者不能購買內地A股,換言之他們也無法在市場拋售。亞洲其他股市的抗跌力不及內地股市,按揭債券造成的巨額損失,迫使環球投資者從新興市場抽資,一來可套現,又可降低投資組合承擔的風險。
然而,新興市場股票屬高風險投資的概念已不合時宜。根據基本因素,目前不少亞洲股票其實比美國股票還要穩陣。儘管一些亞洲金融機構投資美國次級按揭證券時損手,但他們直接承受的風險應相當低。
此外,亞洲股票的投資價值較其他地方的股票吸引。就算亞洲股市對上幾年一飛冲天,大部份市場折算為美元後,仍低於90年代中期的高峯,這包括外資合資格吸納的內地股票。經歷1997至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後,區內企業開始專注於提升盈利,再不是一味只顧推高市值或資產。
如今亞洲股市市盈率(PE)低於過去20年的平均值(見圖),亦較美國為低。考慮多方因素,亞洲股市再升的條件比其他新興市場優勝。環球股市自2003年踏入牛市以來,亞洲股票以美元計算平均升了210%,其間拉丁美洲股市大漲440%。亞洲經濟前景也較亮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亞洲經濟未來5年可每年平均增長8%,而拉美只會擴張4%。
大多數亞洲經濟今時不同往日,擁有經常賬盈餘和巨額外滙儲備,故資金流走對區內經濟的威脅已減弱。外資亦毋須太擔心要承受很大的滙率風險,因為多隻亞洲貨幣的幣值屬偏低,而不是偏高。再者,亞洲整體而言未有出現投資過度的現象,銀行放款增長率較10年前為低,而亞洲更是少數地區沒有爆發樓市泡沫,惟獨印度被看低一線。

對美國依賴減少

縱使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引致美股下瀉,亞洲股市亦有望擺脫掣肘。美國內部需求增長由04年的4.4%放緩至今年次季的1.3%,惟亞洲經濟依然蓬勃。當然,美國經濟一旦走下坡,亞洲經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但亞洲對美國的依賴已減少。
大多數亞洲國家只有很細的財政赤字,甚至錄得盈餘,所以他們在困境時可以放寬財政政策去提振內需。此外,內地和南韓等央行今年先後加息,故有空間在必時放寬銀根。亞洲在過去10年穩打穩紮,如今可以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避風港。
2007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