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今天(周五),英國「人民王妃」戴安娜(PrincessDiana)在飛車追逐間魂斷法國巴黎,人人皆為「英倫玫瑰」凋萎,哀傷嘆息,眼眶有淚。時光流逝,也許有人眼淚已亁,但人們深心裏仍然懷念着她。英國皇室今天將為戴妃舉行悼念儀式,民間也有大大小小的悼念活動,倫敦和巴黎都有人以鮮花、留言紀念這位36歲就告別人間的美麗王妃,潦草字迹寫着︰「我仍然愛你」。
英國皇室的悼念儀式,會在倫敦衞兵教堂(GuardsChapel)舉行,超過30名皇室成員出席彌撒,包括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王儲查理斯、威廉和哈里王子。查理斯新妻、被指破壞了戴妃婚姻的「第三者」卡米拉將避席不出現。
威廉和哈里挑選了詩篇,將在不對外開放儀式上朗讀獻給亡母。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親自撰寫兩段禱文,在儀式上讀出,祈願戴妃安息。教堂會燃點起二戰被炸時仍不熄滅的蠟燭,點點燭光讓人忘不了戴妃猶如風中之燭的一生。
法新社/美聯社/德新社/英國廣播公司
戴妃雖然在10年前魂斷巴黎,但她的影響至今猶在,「戴妃效應」不但改變了英國皇室,還改變了全世界,令世人關注到地雷、愛滋病,以至狗仔隊侵犯名人私隱等問題。
英皇室不再冷漠
戴妃之死,改變了英國皇室那冷漠、高高在上的傳統形象。當年英女皇冷漠異常,遲遲不就戴妃逝世發表講話,激發起反帝制人士的共和運動,幸好在貝理雅以「人民王妃」高度讚揚戴妃,才平息民怨,但事件讓女皇意識到皇室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危機,決定開始注重親民。女皇2002年慶祝登基50周年時,找來搖滾歌手到白金漢宮獻唱。女皇去年80大壽,宴請99位同齡長者,實行與民同樂。拯救皇室形像的功臣,絕對要數威廉和哈里兩位王子,威廉酷似戴妃的陽光笑容,更加是維繫皇室、避免溫莎王朝遭大眾唾棄的靈魂人物。他兩兄弟與父親查理斯保持親厚,也令大眾在這10年間漸漸原諒了查理斯,漸漸接受了卡米拉。
衣着突破顯個性
戴妃衣着品味出眾,不但打破英國皇室女成員一襲淨色長裙示人的呆板僵化的成規,還為全球時裝界注入新動力。戴妃我行我素,80年代人人都認為帽子過時,她卻偏愛戴帽,掀起帽子潮流。她愛穿CatherineWalker、BruceOldfield等英國設計師的衣飾,令沉寂多時的英國時裝界起死回生。她更是首位穿着藍色牛仔褲出席公開場合、第一位被拍到穿比堅尼的王妃。本地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指出:「皇室打扮有規有矩,戴妃首10年遵從這些規矩,看上去老了30年,後來她做回自己。戴妃雖算不上是非常新潮的女人,但最重要她透過衣着告訴人:個性很重要,比銜頭還重要。」
踏入險地反佈雷
戴妃有一顆關懷民間疾苦的善良的心,她關懷愛滋病,也關注亂埋地雷對人造成的殺傷力。她主張禁雷,甚至不怕危險,走到處處地雷陣的安哥拉和波斯尼亞,視察掃雷工作。全球僅有極少數的游擊隊,仍然使用地雷,英國「地雷行動」組織表示,「有戴妃那麼具標誌性的人物」推動掃雷,肯定造成了轉變。戴妃探訪波斯尼亞,被地雷炸斷一條腿的布拉達域(MalicBradaric)只有13歲,當時獲得她慰問,後來他聽到戴妃逝世的消息,只想起:「我想駁回一條腿的希望幻滅了。」
迫使狗仔隊收斂
10年前的今天,接載戴安娜的司機為擺脫狗仔隊追訪,於是高速駕駛,弄至車毀人亡。許多人都怪罪是狗仔隊「殺死」戴妃,當年英國《太陽報》的圖片編輯倫諾克斯(KenLennox)坦言,戴妃的死令記者們有一種「集體罪惡感」。
戴妃的死,令部份記者改變了報道皇室新聞的手法,英國傳媒後來亦與皇室達成協議,不追訪威廉和哈里的學校生活。而法國娛樂雜誌《這裏》(Voici)前編輯亦表示,戴妃死後狗仔隊承諾會收斂。美國加州去年更立法,加重追訪名人者的罰則。
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本報記者
戴妃生平
1961年7月1日:出世
1977年:與查理斯邂逅
1979-81年:在倫敦一家幼稚園任教
1981年7月29日:和查理斯大婚
1982年6月21日:誕下威廉王子
1984年9月15日:誕下哈里王子
1992年12月9日:首相馬卓安宣佈,戴妃與查理斯分居
1993年6月;《戴安娜:她的真實故事》一書大爆戴妃婚姻不愉快,曾企圖自殺
1994年6月29日:查理斯在電視訪問中承認對戴妃不忠
1994年9月:戴妃的馬術教練休伊特大爆與戴妃有染
1995年11月20日:戴妃在電視訪問承認,曾跟休伊特有婚外情
1996年7月12日:查理斯和戴妃離婚
1997年8月7日:傳媒指戴妃和多廸.法耶茲拍拖
1997年8月31日:戴妃和多廸在巴黎車禍中喪生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