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兩天,也是最後一夜可晚點睡,追看比電影靚N倍的《死亡筆記》動畫。看夜神月像罰抄般在筆記簿寫下名字,憶起兒時在方格紙上抄詞語的光景。現代小孩打鍵盤多過拿筆桿,背面印有九因歌的練習簿賣少見少。欷歔之際,竟發現仿傳統、人手製的練習簿!跟其設計師聊天,慶幸他的堅持,令練習簿不會隨鐘樓而去……
記者:馮冠芝 攝影:梁細權
珍藏舊「簿」貝
現今電腦、Palm滿飛,還以練習簿記事的Benedict可變奇珍,但從他的收藏所見,前人善用練習簿的程度,才教人嘆為觀止。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本50年代,寫了他人生日死忌的「月筆記」:「那年代的人很節儉,會將小孩用剩的簿當記事用。記親戚生日很常見,但死忌則較少有。」亦見過一本封面手寫「口供簿」,內容活像偵探查案的「L筆記」:「詳細記述了上下課的詳情。除畫了學校4幢大廈的地圖,連桌椅也會形容。又記了關於移民美國的自問自答。」自8年前Benedict開始從廢紙回收廠尋找收藏品,就發現練習簿自己會說故事。
練習簿最愛用 暑假一天耗一本
逛apmKubrick書店發現了一個小型文具展。除有30至70年代的傳統文具,還有許多以LaJeunesse品牌發售的仿古練習簿、時間表等手製文具。既是收藏者又是設計人,BenedictLeung對文具的執着,竟非一般大眾的鉛筆擦膠,而是比「死亡筆記」多了九因歌的練習簿。阿月不眠不休寫名字,Benedict則呆整個暑假在練習簿上畫畫。「未識寫字,我已用練習簿畫畫。每年暑假都獨自坐在房中畫公仔,一日可畫滿一本厚練習簿。」
房間借客
三歲定八十,Benedict現在還是「簿不離手」:「我落街唔帶錢也要帶練習簿。」除了記設計靈感,他更會用練習簿記事、電話等。於他,練習簿比電腦更有用:「簿內是空白的,就像一個空白的私人房間,每人愛幹甚麼都可以,用這私人房間去成長。」他以「房間借客」的角度,改良練習簿的缺點,去年4月以自家的練習簿品牌LaJeunesse誕生了。
設計大晒冷 借古諷今
不止製作技巧,Benedict文具封面、設計都回到過去,真的如此喜歡以前?「以前的人,較誠懇認真,懂得做人道理。」再看他的作品,跟舊年代的文具相似而不相同,他的設計,件件有嘢Say!
「房間門口」寄語
CouldHaveBeen
Benedict的文具,由買紙、印刷、裝訂等,全是人手製。他找來半退休的伯伯們幫手,採用只有座枱般大的印刷機,一切都是舊年代的技術。說他的作品是仿古也不盡然,因為他用那時的技術,去做一些那時有可能發生,卻沒發生的事(CouldHaveBeen)。例如其中一本封面畫了一個男孩冒雨離開中山小學校,是寄寓30年代從動盪中國來港,或到外國的華埠,下雨思鄉愁,亦思國家情愁。
Benedict每個設計都「內有亁坤」,乘此展覽,推出《更美好年代——手製文具創作筆記》一書,前部份細說作品概念,後部份則邀智海,以富想像力的插畫,繪出Benedict製作文具的25個程序,此批畫同時展出。
智海插圖手製文具過程
1.練習簿所選用的紙若太薄遇熱會捲起來,此時要與印刷機鬥快捲紙,否則會Jam紙。
2.然後在未釘成書的紙上壓線,再以衣車車線,稍有差池,便前功盡廢,不能重車。
3.車線後要逐本對摺。車線後簿會自動彈開,需用重物壓過一兩日,才可裁切。
4.潤飾後,Benedict會逼車往書店賣「兒子」。
更美好年代-LaJeunesse手製文具創作展
日期:23/8-4/9(1:00pm-10:00pm)
地點:觀塘apm6樓L6-1a舖
查詢: http://www.kubrick.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