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傷口灑鹽,只是本周熱哄話題是衞星訊號故障,作為一個講波佬,沒有畫面堪稱是噩夢,但,這也是講波佬必經的階段吧。
人生中第一次參與現場評述,時為95年,之前有斷斷續續的參與講波,但都只限於是錄影製作,即是可以NG那一款;當年為了準備一場錄播,除了搵料外,還有時會癲到先看一次全場,再記低當中重要事項,換人、黃牌、出場、受傷、入球等資料,以致觀眾席上的不知名人士背景等,未曾開咪,已經盡在掌握,可見錄播是何等穩陣。
對着鏡頭只懂儍笑
話說那第一次的直播時刻終於來到,戲碼是一場歐聯賽事,在凌晨上演,之前那一夜當然思潮起伏,難以入眠,然後,終於坐在鏡頭前,導演倒數三、二、一時,才發現從未練習過上鏡,拍檔開始滔滔不絕時,自己只懂一味儍笑,到自己出現在螢光幕時,還不知應該看那一部攝影機,情況尷尬。
那一次,上半場還好端端的賽事,到半場時,竟然等了半句鐘還未有訊號,起初大家還以為只是遲一點開波,惟有將準備的資料一一背誦,與拍檔你眼望我眼再重覆講一遍,那種如坐針氈的感覺,是人生一大考驗。
終於,訊號在一句鐘後回來了,只是卻換上另一場波,但那遍陌生的綠油油球場,就成為我第一次的救星,終於可以抹一把汗了。
文:馬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