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針織後人為家產對簿公堂<br>名媛羅穎怡入稟告伯父

羅氏針織後人為家產對簿公堂
名媛羅穎怡入稟告伯父

【本報訊】羅氏針織已故創辦人羅定邦的孫女、仁濟醫院最年輕總理羅穎怡,指控擔任祖父資產信託人的伯父羅蜀凱違反信託人職責,未有向身為信託受益人的她,提供全面及準確的信託資產及物業資料,故昨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頒令,要伯父詳細交代有關資料,勢掀起羅氏兩代就祖父家產對簿公堂。
洋名Wendy的原告羅穎怡,27歲,父親羅家寶坐擁逾50億身家,近年大炒樓巿有「炒樓王」稱號,父親有六兄弟姊妹,排行第四;而本案被告羅蜀凱,排行第二,為原告的伯父。祖父羅定邦於96年8月13日去世,享年86歲。

原告倫大法律系畢業

原告在入稟狀指,祖父羅定邦於96年4月在兩名見證人見證下,訂立及簽署信託文件,委任被告為信託人,原告身為羅定邦的孫女,乃信託受益人之一。原告認為,被告違反信託條款及作為信託人的職責,未有向原告提交信託物業及資產既全面及準確的資料,亦未有交代該批物業及資產的下落,因此要求法庭頒令,要被告詳細及準確交代信託中的物業及資產資料。
有家底有學歷的羅穎怡,自幼得到父親痛錫,她13歲赴英留學,19歲入讀倫敦大學法律系,學成後回港在香港大學修讀執業證書,曾加入律師樓工作,但她想搞生意,父親立即全力支持,以2,000多萬元入股東方明珠(現稱信寶國際),捧她擔任執行董事一職。

仁濟醫院最年輕總理

另外,父親又一擲千萬元開設連鎖鞋店MOCCA,讓她在26歲便可圓做零售業老闆夢想。活躍社交界的她今年更當上仁濟醫院總理,成為最年輕總理,4月舉行的就職晚宴,父親與妹妹穎珊更現身撐場。
羅氏家族在港響噹噹,羅定邦於50年代由內地來港,與友人合辦紡織製衣廠,與麗新林百欣、萬泰田元灝及肇豐方肇周,被稱為配額「四大家族」。70年代,羅家寶與二哥羅蜀凱協助父親打理紡織生意,及後羅家寶見地產巿道開始蓬勃,力勸父親發展地產業務,並在長沙灣收購多幢工廈,後來羅氏國際及羅氏地產先後上巿,他於93年協助bossini上巿後,即自立門戶,轉攻地產巿場搵食。

羅家寶10億買貝沙灣

雖然97金融風暴,羅家寶曾損手,但未令他受挫,兩年後他重出江湖,05年以10億元買起貝沙灣九座全幢,成為該樓盤第二大業主,極為哄動。
此外,羅家寶的大哥羅樂風創立晶苑集團,每年生意額達30億元,三姊羅嘉穗兼任羅氏國際、羅氏針織及羅氏地產董事,五弟羅家聖現為bossini主席。
案件編號:HCA1820/07

特稿:山寨廠變針織王國

羅氏針織及成衣連鎖店bossini創辦人羅定邦,於50年代由內地來港,初時與友人合辦紡織製衣廠,以山寨廠形式接定單,其後生意漸具規模,75年他成立羅氏針織,並於87年上市。

bossini創辦人羅定邦於96年去世。

500萬元投「8」號車牌

羅氏於80年代在買賣成衣配額方面甚有斬獲,並將資金轉戰地產市場,購入多幢長沙灣的廠廈。羅定邦為人低調,但在88年以500萬元投得無字頭「8」號車牌,取其「發」及「循環不息」之意,令他成為新聞人物。
96年3月底羅定邦正式宣佈退休後,有人見他自行驅車到九龍城街市買餸,五個月後即辭世,當時其身家估計已超過20億。羅定邦生前致力推動社會公益活動,1987年成立羅氏慈善基金(原名羅氏信託基金),以推廣和資助教育服務為重點,撥款興辦的學校包括大埔羅定邦中學。
本報記者

羅氏針織創辦人兒子羅蜀凱夫婦出席女兒羅可旋的婚禮。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