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寶山 - 邁克

入寶山 - 邁克

夜夜崑曲固然令人心花怒放,但也不無一點惘惘的遺憾:琳琅滿目的珠寶任擇唔嬲,怎麼聞風而至出面認領的行內人沒有多少個?香港各類土產藝術普遍呈現「奀」和「削」狀態,不耐深究不堪熊抱,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於從業員抗拒吸納傳統養料。未學行先學走,在奉速戰速決為最佳策略的功利社會,當然是所有叻仔叻女的意願,但是搶灘之後如何經營,就非得有實淨的功底支撐不可。缺乏基本的美藝薰陶,對歷史一無所知,技術縱使拼命先進,製成品也只得軀殼沒有靈魂。我們的時代是個容易的時代,運氣決定一切,畢生沒有學過素描不認識羅丹的憤青,把一堆窮極無聊的雜物擺進美術館,隔夜便成了裝置藝術家;看過兩場翩娜包殊立志複製,既不懂芭蕾也不諳太極拳,只要藝術節買手覺得有票房,披件retro晚裝就可以上台以翻生依莎多娜自居──啊,看我多糊塗,他或她當然不會曉得依莎多娜是何方神聖。
所以看崑劇匯演在大堂遇到胡恩威陳浩峰,教我高興得開口及着脷,一時忘了《萬曆十五年》加插《牡丹亭》,進念最早邀請石小梅合作是零二年的《佛洛伊德尋找中國的情與事》,誤稱他們為初下海的處女。下一個合作計劃,是預定明年秋季首演的《湯顯祖的夢》,陳浩峰還說會客串只唸不唱的店小二,下個月出發去南京學藝。摩登潮人參與戲曲創作,無論如何都是好消息,望只望他們企圖將現代劇場元素注入古老劇種之餘,面對珠光寶氣會貪念頓生,這裏偷一支玲瓏的金步搖,那裏竊一隻耀目的翡翠鐲,取得幾多得幾多,入寶山千萬別失禮到空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