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愛國太沉重 - 李怡

叫愛國太沉重 - 李怡

總理溫家寶親筆給香港一間中學的校長回信,並題了黃遵憲的兩句詩給學校的師生。學校校長稱之為「國寶」,校內師生都說感到「受寵若驚」。
這是典型把執政者視為父母官,把領導人尊之為「聖上」的奴隸心態。西方民主國家,任何一個老百姓寫信給總統、首相,都是有信必回,當然是秘書、手下「代行」,而且不會是親筆。只有在中國政治文化之下,領導人給老百姓回信才「罕見」,而且「御筆」也會讓子民視為「國寶」。
溫家寶的信,從信封到信函到題字,都不寫簡體字。可見簡體字對於高高在上的領導人來說,是不大鄭重或不成氣候的文字。若把「葉」姓的校長寫成「叶」,溫家寶寫成「宝」,題詞的「精衞」寫成「精卫」、「憂天淚」寫成「囗天囗」,就無法突顯溫總的文化素養了。
溫總題的兩句詩是:「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衞無窮填海心」。這不是他特別為香港學生所想到的詩句。事實上近年中共講愛國、講統一,都會常常引用這首一百多年前的詩。兩年前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到大陸訪問,在清華大學演講後,就獲贈一位書家寫的黃遵憲這首詩,全詩為:「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衞無窮填海心。」
杜鵑,是指春秋時古蜀王望帝,名杜宇,死後化為杜鵑鳥,望故國而飛,啼聲淒惻,以致啼出血來,灑在花上,化為杜鵑花。精衞是古神話中炎帝之女,不幸墮海而死,化為精衞鳥,每日口銜細枝碎石填海,常用來比喻個人不計一己棉薄之力,疾志要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溫總的「愛國」,總是帶着悲情,他叫曾蔭權「死而後已」,又叫香港學生愛國要如精衞填海。真是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