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罐裝飲品中有「仙草冰」──其實完全找不到地道燒仙草紅心粉圓的魅力。原汁原味,才百吃不厭。
仙草微苦像涼粉,燒好一大鍋後凝固,冰凍或熱吃均可。仙草俗名「鬼饅頭」,竟想不到。為什麼由「鬼」轉化成了「仙」?為什麼「饅頭」又會變了「草」?
台灣夏日鄉土冷飲,還有一道「愛玉冰」。淺淡的黃色啫喱。小店賣愛玉,是用一個大大的盤子,盛着巨塊凝結物體,吃時切削一些,加入糖水、檸檬汁。滑滑嫩嫩的,不太甜,消暑解渴。店主還道可以「敗火」,似乎是藥。它製作過程還有點噁心,最好遠着點,以免影響食欲。
因為愛玉是野生果子,人們把愛玉子用布包好,浸泡在冷開水中,雙手慢慢搓揉,它就流出黃黃的黏液,還會自然凝固成啫喱狀物體。好的愛玉子,汁液較黏較稠,彈性大,還會顫動。半透明的亮黃色天然悅目。
台灣土著說,現在仙草和愛玉也有假的了,就是用魚膠粉凝固劑來做。等於杏仁豆腐中沒有「豆腐」,只是大菜糕。但如此便宜也做假?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