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父母付薪請子女回家

退休父母付薪請子女回家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一曲《常回家看看》、一齣同名的電視劇,道盡天下父母的心意、令子女感到汗顏。遼寧大連一對懷抱同樣心情的已退休父母,為吸引住在附近、但常年不見面的三名子女,可多些時間陪伴自己,竟提出月付1,000元「薪金」的方式,希望子女們可「常回家看看」,如帶孫兒前來,月底還可獲得獎金。

「人歲數越大就越希望兒女們能夠在身邊,就像那首歌裏唱得一樣,真希望他們能常回家看看。」年近七旬的林忠夫婦,住在大連市八一路街道新南社區。據當地《新商報》報道,兩人每月享有逾4,000元的退休金,這樣的收入足以令他們的退休生活過得無憂無慮。但事實上,他們卻一點也不快樂,甚至覺得相當寂寞,原因是兩個兒子和女兒,常年忙於工作,即使住在他們附近,但雙方卻很少見面,這令林忠夫婦覺得家中特別冷清。林忠感傷地說︰「退休之前還好,整天忙於工作也不太在意兒女有沒有回來看望自己,但是退休後呆在家裏,心裏就空落落了。」

35.1%沒子女關懷感孤獨

林忠指,雖然妻子經常致電給子女們,希望他們能夠多點回家,但總是被他們以「忙着開會、正在外地公幹」等理由推卻掉︰「我知道他們都是為了生活在奔波,但是無論怎樣也不能一年也不回家幾次。」
長期獨守「空屋」的林忠夫婦,竟在迫於無奈之下,突然產生了一個古怪的想法︰「既然他們怕回家耽誤賺錢,那麼亁脆我就給他們工資讓他們『有償回家』,『工作』的內容就是每周回家兩次,陪我和老伴吃頓飯,如果能經常帶孩子回來,到月底還會有『獎金』。」他為證明這不是意氣用事,他更把自己擬定好的「僱傭合約」拿到社區請社區工作者簽字以作見證。他有些無奈地說,自己這麼做只是希望子女們可以常回家看看他們。
像林忠夫婦這種情況的父母,在內地相當普遍。這些長年沒有子女陪伴在身邊的長者更被稱為「空巢老人」。據有關調查顯示,當中35.1%的長者因缺乏子女的關懷而感到孤獨。有學者指,現今的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們的「精神贍養」,子女可透過經常致電或回家探望父母,讓他們感受到親情以避免有被遺棄的感覺。
本報記者

好評如潮
劇集感動世人珍惜父母

以講述母親與子女們親情為主的內地電視劇《常回家看看》,先後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各大電視台播出,不但好評如潮,更創下高收視率。正如一名網民所說︰「每次看都會被感動,劇中,母親對子女們的全心付出讓自己學會更加珍惜與父母的相處。」
該劇以母親姚老太的三個中秋節(即三次生日)為主軸,描述其七名子女由最初各顧各地忙於自己的工作、生意、學業等,長年在外,當中僅智障有問題的么子守在她身邊。劇中首個中秋節、其70歲壽宴,亦因二子忘記致不歡而散。孤獨的姚老太,雖與鄰居唐大爺兩情相悅,但因遭到子女們的反對,令其71歲生日在無奈和嘆息中度過。

遇挫折 了解母親無私付出

其後,子女們分別遭受人生、事業挫折,令他們了解到母親長期對他們的無私付出。最後,子女們決定在姚老太72歲生日為她與唐大爺舉行婚宴,全家一起歡度「人月兩團圓」的中秋節。
本報記者

《常回家看看》歌詞

找點空閒、找點時間,
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帶上祝福,
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
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那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那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總操心只圖個平平安安。

網民有話說

「作為子女,我想說一聲,工作忙真的能成為你們不回家看望老人的理由嗎?」

「孝敬父母吧,世界上有誰最了解自己?」

「無話可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如果子女真因為老人出錢才回來,該是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內地電視劇《常回家看看》,刻劃出的母子親情感動了無數觀眾。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