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退休炒股 34萬9年變3950萬

科學家退休炒股 34萬9年變3950萬

「我的投資理念就是認定了兩個詞:價值投資與長線持有。」廣州從事核研究的退休科學家「荷伯」,9年前開始按股神畢菲特理論炒股,結果,34萬元變成現今的3,950萬元,勁升116倍!荷伯說:在多數人來看,持有一隻股票接近一年算得上做長線,但「一年在我是做短線。」而他賺大錢的另一個秘訣,就是集中火力買幾隻實力股。

熟讀股神畢菲特理論

現年68歲的荷伯,在中投證券與萬聯證券的廣州營業部,早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平民英雄。而其最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經歷在2000年開始的5年熊市裏,人人都虧錢,他的資金居然翻了好幾倍。
據《廣州日報》報道,荷伯由科學領域轉入投資領域,與1994年某原始股上市,他以2,000元抽到部份原始股有關。但搞了幾十年科研工作的他根本看不懂技術圖形,對於基本面的經濟數據也是知之甚少,入市後一直不盡人意。
剛好9年前,畢菲特「初露鋒芒」,不為國人熟識,他卻熟讀了其書籍,認為兩人年齡相近、職業背景類似,做投資也應有共通之處。畢菲特的炒股心得是甚麼?就是價值投資與長線持有。自98年買萬科後,他從來沒拋過,只有補倉,其餘股票多則三到五年,少則兩年,全是超長線持有。而5年的熊市,他投資了四隻股票:中集、萬科B、張裕A與方大A,中途撤出方大、「補」了中集。

稱遺產盡捐福利事業

更值得關注的是,他還進行實踐,「有的公司報表上粉飾得天衣無縫,實際運營卻是千瘡百孔。」他考察了多家上市公司,並稱好公司不在外表而在會省錢。
而成了千萬富翁後的荷伯,生活依舊簡樸異常。他說:「我炒股只是想驗證自身價值,實踐證明我做的事情是對的;誰說知識分子不會賺錢、不能發財,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挑選、堅持原則就能賺到大錢。」他也提前給三個兒女打好了招呼,不要想分自己一分錢的遺產,等自己百年之後,炒股所得打算捐給福利事業。
本報記者

荷伯投資心得

‧價值投資與長線持有,是我最基本的操作原則

‧我將資金全部投資在股票上;只要能堅持該等理念,就不怕股票會跌,分分秒秒都是投資機遇

‧我從來只買業績好的大盤股,連二線績優股都很少買,從來沒有碰過「概念股」

‧百聞不如一見,重倉投資一隻股票,最好要去企業實地看看,看看主業與成本到底如何

資料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