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一個段落去開始好呢?
晚了十五分鐘,朋友大概失望離去,就是賴在那個位置再待十五分鐘,要失去的還是失去。要去中環滂沱大雨還是要去中環,告士打道的士都飛快從水一般的空間迅速消逝,突然醒覺可乘巴士,那二號巴在眼前匆匆駛去。轉個頭乘地鐵吧,然而才踏入地鐵的地面出入口,轉念,仍有足夠時間不若搭電車,猛回頭,宇烈與他的朋友就站在我的後面,過去二十多分鐘的茫然原來有個原由;他們都這樣相信,Karma使然一切發生都是一列過程,為了一起結果;這失約這雨這的士這巴士這地鐵這電車……這串茫然就為了久違的宇烈,雖然才不過為時一分鐘三十秒的偶遇;心情突然踏實,坐上西行電車左邊窗旁單人位子,將玻璃拉下,讓漸輕雨粉有一下沒一下撲面而去。
掃唱片掃影碟掃書是習慣,平時放縱時刻不算多,物慾不高漲,然而,眼前跳起一些吸引,按捺不住,SOGO樓上的書店Let'sOff系列的台灣旅遊小冊,《去兜風》、《吃小吃》、《去SPA》……能看到的全數掃了,瞄見陳俊偉的新作《出門賞京都》,想起家中早已有了一本,封面仲夏綠透的東洋楓與古樸木建古寺(可是清水寺?)叠在一起;本來已選了好幾本日本遊記,回心一念,放書的空間早已擠滿幾層樓,以萬計啦,你可曾唸了幾頁?
俊偉的相片與文字都比幾本台灣出版的更起眼。回家,想起我那本比我看過所有有關日本的書籍都更入心入肺的小書……找啊找啊,在我陳列最愛書本的架子上找遍,再在書房其他書架也幾乎尋遍仍然不獲;痛苦是它的名字,它作者的名字也突然在情急情況全數掉進黑洞,一片一片好大一片茫然!只清楚作者是個留學日本的台灣醫生,他有一位亦曾經留學日本選擇日本南方渡過老弱餘生的父親……那書好,好在我每次再讀猶如讀着一位知心好友遠方寄來的書信。那信很舊,多年了,我只是重讀,啊,連朋友的名字也亦失落了,你會嗎?
找書,面前一列西西的著作,隨手挑了《手卷》,沒有讀,只是一份憑弔,那本從灣仔「青文」找來的舊版《交河》,借給一個曾經認定是終站的人;人失掉了,書也淡入永永遠遠的失落。學友的演唱會是一定要去的,聽他唱「歲月流情」幾百次,為我早逝的三姐。今夜再聽,明天八月二十三日我去年也走了的二姐的生忌,有空聽聽學友如何安撫仍然在世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