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詩鈞終於有「地方」落腳,不必聽教育署「老點」,「降班」讀小三。
跳級上浸大讀數學,親近最喜歡的學科,不必隨波逐流在主流傳統學校killtime等領成人身份證,埋沒天才而對沈詩鈞本人和社會同樣無益,何必呢。看沈小弟弟那個精伶趣致的表情和面向傳媒認真的對答,當知道沈小弟弟遠比很多大學生天之驕子更成熟得體。在訪問過程中,沒有尾音必「囉」這種少年慣性口語,沒有後天性黐脷筋的「痕身銀行」懶音纏身,更加沒有中英夾雜狗屁不通的辭不達意。假如在校園齋聽對白,肯定會以為比小詩鈞年長得多也幼稚得多的大學生才是九歲的孩童。老實講,這些師兄師姐符碌入到大學,追求知識求求其其,親近他們,確實有近墨者黑的憂慮。正如詩鈞說的,年紀大過我的人,玩的那些遊戲我唔中意玩。玩新生包括在內吧,幾家大學這件例行活動叫做迎新,其實是自暴其短的至醜派對,年年如是,這些青年人可真是性苦悶啊。有無窮的精力的話,可以挑戰世界級數學難題,也不妨到皇后碼頭打躉,反思保育的深層意義,連續七天七夜不洗澡吃飯喝西北風的,保證以後再不會胡思亂想,在校園偷拍鄰座女同學裙底的新聞,永遠不會發生。
沈家哥哥念牛津,記者明知故問考詩鈞為什麼不放洋,他說父親無錢。幸好如此,否則香港憑什麼留住小天才,神童?神棍神婆就大把(葉劉咁叻,實屬神婆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