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港某討論區發生球迷互罵事件,聽說起因是有人侮辱某隊球星。看來,今天的球迷已經變成一碟麻辣粉絲,醋、胡椒粉、糖皆有,讓人吃了嘴都麻。
從前只覺得歌迷最盲目,接送歌星飛機可以天沒光就起床,上學卻總起不來;某歌星不幸受傷,可以哭得死去活來儼如親人去世;頒獎典禮上那怕是喊破喉嚨,也要把歡呼聲蓋過其他歌手。
南華主場被喝倒采
近年足球「粉絲」也漸漸「麻辣化」,我們做報紙的就經常接到他們的投訴。指出某隊的缺點固然是忌諱,報道某球星的負面新聞更是找打;他們會變身維園阿伯,批評報道失實有違新聞道德。霎時間,敲鍵盤混口飯吃的人也成了過街老鼠。
也許,外國「粉絲」比香港更狂熱,阿根廷、意大利、英格蘭、巴西的球場暴力無日無之。但那畢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球隊,比如格拉斯哥流浪和些路廸的宗教背景,或是皇馬和巴塞的政治背景差異;因此,頗想不通為何遠東球迷會流着歐洲球隊的血液?
上月去香港大球場看南華對某球隊的邀請賽,現場一片紅潮,但奇怪的是,現場時而發出向南華喝倒采的聲音,看來南華大搞兼李海強大紅,也無法挽回本土球迷的歡心。難道本地球員就那麼不值一捧?
理性的「粉絲」是一盤爽口的麻辣粉絲。醋下得太多容易生醋意,過量辣椒油則讓人舌頭發麻。做麻辣粉絲的糖也不用放太多,外國球隊來亞洲就是為錢而來,既然場上是表演者,場邊是老闆,又何必表現得死去活來?
筆者認為香港頭號麻辣「粉絲」,應是「尋找C鄉的故事」女主角Gloria,她屬於辣得恰到好處之類。先前Keyman撰文讚揚她是讓所有港男汗顏的女子,仔細想想,自己何嘗不是?
奪冠也要看實力
其實,我們不妨看看日本球迷,90年代職業化,開始積極邀請外隊,當時球迷還對外隊驚為天人;不過近年連日本球員也不大給外國球星面子,年前更發生日本球員向碧咸吐口水的鏡頭。因此,不光足球需要進步,球迷也應該進步。
筆者是意大利球迷,卻從不為意大利足球吶喊助威,因為即使把它寫成天上有地下無,最後能否奪冠也要看實力。相反,寫臭其他聯賽,也不見得那個聯賽就會滅亡;足球是用來玩的,圖個開心,何必動肝火呢?
法比奧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