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相配 - 雷競璇

氣氛相配 - 雷競璇

逛博物館的興趣,是留學法國時期養成的。在我的意識中,這屬於雅緻娛悅的事情,和小時候逛工展會尋求熱烈喧鬧不一樣。
只是近年香港博物館的展覽,氣氛越來越像工展會,都是進場人數越多越好,耆英團和中小學最受歡迎,務求人氣旺盛。遇上大型展覽如去年的印象主義繪畫和剛剛結束的「國之重寶」,博物館更重拳出擊,締造入場人數紀錄。
幸好還有淨土。
位於尖沙嘴的藝術館,在沒有大展的日子,裏頭的虛白齋是個好去處,相當寧靜,可以專注地欣賞書畫。藏品不算出色,但也有不少佳作,由於氣氛配合得宜,容易看出滋味來。我以前在九龍塘教書的日子,往往黃昏時候乘車到此,看一個半個小時,非常愉快。
另一處是中文大學的文物館,來這裏看展覽的人更少,很多時候是我獨自一人,可以細心觀賞。文物館的面積比虛白齋大,但展覽的展期較長,一次看不完,可以回頭多看幾次。例如較早時的中國古代金器展覽,我就陸續前去數次,每次逗留時間不多,都看得舒適愉快。逛博物館應該是這樣,從容不迫,細細玩味。
中大文物館另一個特別之處,是一些一般而言不會公開的私人藏品,也會在這裏看到。這是由於社會上其實有不少收藏家,文物館與之合作,對他們的藏品進行鑒定和整理,再配合文物館本身的收藏或者向其他地方借來展品,舉行專題展覽。這些以私人收藏為基礎的展覽,我在文物館看過不少。例如現在正在舉行的「我師造化:高劍父畫稿」,大部份展出的畫稿由黎明夫婦提供,文物館則從自己的收藏取出相應的作品,再向廣州藝術博物館借來若干畫作,從而形成今次展覽。不少畫稿和完成的作品並列,這就增加了觀賞的情趣,也豐富了觀者的認識。黎明是高劍父晚年的弟子,藏有大量高的畫稿,如果沒有中大文物館的策劃,外人就看不到這些作品。這是缺乏研究力量,又因為害怕官商勾結而事事投鼠忌器的公立博物館沒法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