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3988)前日公佈有732億元人民幣的次級按揭及相關資產,與早前指只有少量次按的說法大相逕庭,頓令市場震驚,昨日甫開市出現洗倉場面,股價一度急插8.07%至3.76元,收市仍跌5.38%,報3.87元。子公司中銀香港(2388)股價亦挫逾4%至18.76元,與中行雙雙成為跌幅最大藍籌,亦間接令港股五連捷斷纜。
【本報訊】中移動(941)雖然再創新高報96.6元,升0.7元,不過中行兩母子急瀉,兩者合共推低恒指40點,點數與港股昨日跌幅相若。恒指收報22921.89,跌45.08(0.20%),但總結全周,港股仍飆2535點或12.43%,點數計為歷來最大一周升幅。
成交劇減中移再新高
主板成交昨劇減至832.9億元,不計窩輪,中行兩母子已佔整體交投一成,單是中行成交已達56億元居榜首,反映沽壓龐大。
截至6月底,中行持有次按及相關債務抵押債券(CDO),分別達89.65億美元及6.82億美元(合計732億元人民幣),前者包括中銀香港持有的16億美元有抵押次按債券。市場人士指出,由於月初中行管理層仍向外估計,次按損失僅約數百萬美元,但前日公佈的數據卻遠超預期,外界擔心是法國巴黎銀行事件的「翻版」,故引發中行系股份昨被顯著沽售。
而證券界擔心次按潛在虧損,可能對全年盈利構成更大影響,故普遍看淡,其中瑞銀調低中行目標價及投資評級。高盛預測,雖然中行在次按及相關債券虧損屬一次性,但債務市場任何波動,均可能影響潛在虧損的規模,在最壞假設下,若潛在虧損達相關組合的50%,中行07年稅後盈利將減少44%。摩根士丹利則指出,假設中行就其持有債務作全數撥備,估計將對該行帶來合計每股0.3元的虧損。
不過,花旗證券對中行系抱樂觀取態,又呼籲投資者毋須過份憂慮或恐慌性拋售。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亦表明,不會因為中行持有該批次按資產而調低其評級,因為中行盈利及資本結構足以應付該批次按資產所帶來的影響。目前標普給予中行評級為BBB+,評級展望則為正面。
中銀香港的次按債務雖遠較母公司為少,但里昂仍作保守估計,預期該行今明兩年將就有關債務作出各20%撥備。花旗則建議購入中銀香港,因該行股息回報率達4.9厘,而且沒有涉足CDO,故不預期該行出現大幅虧損。
另一邊廂,中期純利勝預期的工商銀行(1398),獲多家外資大行調高盈利預測及目標價,股價早段曾下跌2.45%,收市倒升0.2%至4.91元。
指工行次按影響輕微
工行承認持有次按相關資產12.29億美元,惟證券界並不太憂慮。高盛認為,即使工行手持的12.29億美元美國次按資產抵押證券及5億美元CDO均出現問題,最惡劣的情况可能會損失50%價值,但估計對其07年股本只有2.5%影響;如果該批債券在損益表內按照市價的價值計算,可能對稅後溢利帶來6%影響。
摩根士丹利較樂觀,預計工行手持的美國次按資產抵押證券,對其07年上半年只會帶來0.35%的影響,對07年盈利則帶來2.5%的影響,相信對工行而言屬於可控制範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