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起飛,頻頻對外投資,繼入股歐美金融機構後,目前有意收購美國硬碟公司SeagateTechnology,由於Seagate業務涉及敏感科技,美國官員擔心收購案會令中國取得高新科技,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Seagate行政總裁沃特金斯(WilliamWatkins)透露中國有公司有收購意欲,但他拒絕透露是那家公司,只說收購案已引起一些政府部門關注。他強調公司無意賣盤,但若中國公司出價慷慨,有很大溢價,股東會難以抗拒這個誘惑。
IBM於1950年代發明電腦硬碟,執硬碟業牛耳40年,直至2002年才將硬碟業務賣給日本東芝公司,令美國硬碟公司只剩Seagate和WesternDigital兩家。硬碟不屬於出口管制技術,但Seagate近年開始出售有加密功能的硬碟,一旦收購案落實,加密技術就會落入中國之手,令美國政府非常擔心,因此收購案須獲聯邦政府審批。
「Seagate收購案非常敏感」
中國收購Seagate,令人想起三年前聯想電腦收購IBM私人電腦業務,當時已有人關注收購案會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和國家安全。中國近年不斷擴軍,企業又四出併購外國公司,已引起美國不安,若任由先進硬碟製造技術轉移給中國,將會令中國在資訊科技出現大躍進,把目前在半導體製造和設計落後的局面改寫過來。
有份參與政府諮詢委員會的業界行政人員說:「Seagate收購案非常敏感,我不相信美國樂見中國公司入主硬碟業,因為沒人知道中國人會拿這些硬碟作甚麼用途。」美中經濟及安全檢討委員會成員韋塞爾(MichaelWessell)坦言,當局肯定要先評估收購將對美國構成多大風險。
美國《紐約時報》
美國諸多阻撓收購
中國企業近年四出併購,除了要壯大實力,更重要是幫政府紓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為外滙儲備增至13,300億美元(103,740億港元),所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對外併購,跟80年代日本公司同出一轍,但日本是美國盟友,華府沒有反對,可是中國是美國競爭對手,美國自然諸多阻撓。
高科技工業石油業是禁地
中海油前年以1,443億港元現金欲收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海爾出價99.8億港元收購美國家用電器商Maytag,最後鎩羽而還,皆因石油涉及國安戰略風險,在「中國威脅論」輿論下,兩家公司惟有向中國說「不」。
吸取這次教訓,中國今夏以234億港元入股美國私募基金Blackstone,並入股巴克萊銀行,而非全面收購,目的是減少政治震盪,但高科技工業和石油業始終是禁地。
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管李侃如(KennethLieberthal)指出,中國企業提出收購Seagate,事前應獲北京首肯,目的是要測試美國,若華府以政治理由阻止,將會令中國投資美國企業存有戒心,也令北京覺得美國試圖在中國經濟發展路上設置障礙,阻撓中國企業成為跨國企業。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