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關注北美次按危機,涉足次級按揭及相關債務抵押債券(CDO)最深的中國銀行(3988),昨日公佈中期業績,該行披露持有的債務規模,遠超外界預測,截至6月底,中行投資於次按抵押債券及CDO,合共約732億港元,就兩筆債務分別提撥3.88億元(人民幣.下同)及7.58億元減值準備,對比所持相關債務金額,提撥比率僅1.57%。副行長朱民指次按相關債務中,僅小部份投資涉及較高風險,該行已作出充足提撥。
【本報訊】就次按問題雖作出共11.46億元減值準備,但受惠於淨利息、淨手續費及佣金收益大幅增長的支持,中行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升51.7%至295.43億元,達證券界預測上限,中行行長李禮輝說,若撇除兩稅合一,導致41.78億元所得稅費用增加的一次性因素,純利應躍升73%。
半年純利升52%賺295億
董事會未有派發中期息,期內該行每股盈利升33.3%至0.12元,股本回報率較同期升1.8個百分點至15.18%。
「資金自由行」帶挈中資行股上揚,中行收4.09元,升2.51%。不過,證券界對其後市表現意見紛紜,一美資行分析員指,中行次按債券及CDO規模不菲,雖然評級優質,惟債務市場波動,不排除年底按市值入賬後仍要增加撥備,料有關憂慮將成為淡友「出貨」藉口。
本月初朱民曾指該行投資次按資產金額共數十億美元,估計損失僅約數百萬美元,朱民昨表示,按中行上半年證券投資組合1.95萬億元計,次按債券及CDO金額,合計只佔證券投資總值3.78%,獲AAA評級的次按債券及CDO,分別僅佔75.38%及81.8%,信貸風險甚低。
期內減值準備,他說,已針對6月30日截數後,市場可能發生變化作出提撥,次按債券僅佔證券總投資的3.51%,屬正常業務結構,不能因此指該行投資失利。
中行上市附屬中銀香港(2388),上半年持有的資產抵押債券(包括次按)共16億美元,當中並無CDO,該行風險總監張祐成指出,經全盤檢視整體次按債務組合後,認為現階段無需作減值準備,將來大幅撥備機會亦不大。
外滙持倉淨額降至312億
上市後一直困擾中行的外滙持倉問題,已基本獲得解決,上半年該行外滙持倉淨額,已由去年底的157億美元降至40億美元(312億港元)。對於人行年內四度加息,中行董事長肖鋼指,整體上對該行影響正面,特別是持有的證券收益率因此上升。
中行次按及相關債券投資
項目:美國次級按揭債券
投資金額:89.65億美元(680.37億港元)
撥備金額:3.88億元人民幣
項目:與次按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
投資金額:6.82億美元(51.76億港元)
撥備金額:7.58億元人民幣
《中銀香港次按相關投資》
項目:資產抵押債券(包括次按)
投資金額:16億美元(121.43億港元)
撥備金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