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彌明介紹
05年落選港姐袁彌明個性直率敢言,在互聯網上開blog道盡心情趣事,文詞辛辣,發表見解一針見血而成為話題。如今她將其話題blog移師《蘋果》娛樂,與讀者傾訴日常所見所聞,人生及娛圈百態。
上個禮拜初與ILoveYouBoyz闖蕩廣州拍攝整蠱節目,過了笑料百出的三整天,鏡頭後也不乏溫馨感人的片段。敏感細心的Donald,幸好你在暴雨中留意着落後20米的我,因潔癖發作而無法走下去,我才不至於失蹤廣州街頭;還奉獻「聖水」供我及時洗腳,我才不至於跪在街上痛哭。還有導演阿忠,為免我潔癖再度發作,請纓從餐館揹我到旅遊巴,其實我已經很久沒被人揹過,這次還是個壯健的大導演,真有福份。還有阿余、靚妹、阿Mike和各位,蒙受你們的關顧,小女子感激不盡。
財富 製造階級分隔
回到香港翻閱離港幾天的新聞社論,看到一篇名為《香港人,你為何不快樂?》的社論。說着港人今年的快樂指數只有67.2分,比過去兩年低。文章分析說香港的「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社會區隔化,階級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甚至階級內部的差距越來越大,最後將引致社會分化,人們變得憤世嫉俗」,「讓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平均分佈在社會各階層,我們需要一個更符合社會公義的社會」。看到這裏,我禁不住噴飯。
快樂不快樂,完全是個人主觀的情感判斷,與社會公義何干?財富分配不均導致人憤世嫉俗,即是假設了財富會讓所有香港人快樂?這篇社論正正諷刺地表現了香港人對快樂的錯誤理解。
搵工 好聽又好paid
以年輕女性為例,她們追尋快樂的方式,都離不開這兩條公式:
找一份好聽又好paid的工,用賺回來的錢滿足自己相貌上和物質上的快感,當中包括了減肥、化妝、買靚衫、買名牌,甚至整容隆胸。有樣有身材已經「贏」了同性一仗,更可以找一個有錢男朋友炫耀一番,再下一城便是奉子成婚,andthen「livehappilytogethereverafter」。
反過來,有本事有姿色的話,先找個有錢男朋友,用他的錢繼續減肥、化妝、買靚衫、買名牌,甚至整容隆胸,再也沒需要找工作,結局也許一樣「livehappilytogethereverafter」。
塑膠 美麗自信由此起
有錢買名牌等於快樂?擁有一個「I'mnotaplasticbag」就快樂?還是無限個LV才快樂呢?大家到底知不知道MonogramLV的外層是PVC(聚氯乙烯,plastic的一種)製成的?那大家到底是喜歡I'mnotaplasticbag,還是喜歡I'maLVplasticbag呢?有膠還是沒膠會令你快樂點?
扮靚會換來快樂?貼雙眼皮膠紙,戴副令靈魂之窗失去靈魂的大眼睛黑膠contactlens,用眼線框住雙眼,黐假眼睫毛,再塗三層睫毛膏到底為了甚麼?為了白天擁有一雙殺死人大眼而驕傲滿足?難為了你晚上花十分鐘落妝後,阿媽或男友急着問你的雙目丟到那裏去。
整容隆胸後會快樂?把一條間尺塑膠條塞進鼻樑,再注射PAAG(聚丙烯醯胺凝膠)進胸部,就變得快樂有自信?
原來自信美麗可以建築於「膠」上面,建議政府刪去所有甚麼無膠袋日和膠袋稅,以免影響香港女性的整體快樂分數。
港男 以貌取人棄豬扒
有了美貌身材就會找到男朋友,而男朋友會給予你快樂?這是香港女人犯下的最大錯誤——把快樂建築在與香港男人,那種像風像雨又像花的感情生活上。大膽說出來,香港男人絕多以貌取人,你不靚,大大聲聲叫你一聲「豬扒」就走;你靚,他當然不介意跟你試試,發覺不好不夾便始亂終棄,到最後才知道他原來已有女朋友,由始至終都在騎牛搵馬。真愛?真愛並不是靠姿色去找。要找到真愛,先要學會愛自己。
然而香港人一般根本不懂愛自己,他們找不到Self-containedHappiness*(自給自足性快樂),只有ComparativeHappiness*(比較性快樂),是從人與人比較下所「贏取」的快樂或滿足。從少年:誰有PS3的最新遊戲,誰拿到了甚麼厲害武器。到青年:誰會考幾個A,誰進那一家好大學。到踏入社會:誰的職位高,誰賺最多錢。到嫁人:誰的老公最靚仔有錢不去滾。到生小孩:誰的兒子進名校追明星。香港人的一生不斷地競賽,想獲得勝利的一刻快感。剎那快感刺激過後,又墮進空虛的黑洞,要再競爭,再贏,再獲得下一刻的快感。
快感卻不是快樂。快樂到底是甚麼?版位有限,提示在第一段。下回再談。
*這兩項並不是甚麼學術性字眼,是小女子隨手作的。見笑了。
袁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