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肝膽相照不是鬚眉漢子專利,黃小姐、周女士、陳小姐,一群女子互不相識,與病榻上的昏迷媽媽李燕珊素未謀面,卻同時心疼那對還未滿月的龍鳳胎,主動要求捐出肝臟救命。她們當中,有人曾失去媽媽、有人曾因地鐵意外毀容、其中二人經初步評估適合捐肝,正待進一步審核;燕珊的主診醫生解釋,不希望熱心人冒不必要風險,最希望腦幹死亡者的家屬可以慷慨捐出屍肝。 記者:張嘉雯 梁洵瑜
幾經辛苦產下龍鳳胎的李燕珊,因為免疫系統變化,出現急性肝衰竭,昨日情況進一步惡化,早上不能自行呼吸。
「72個鐘內搵唔到就冇得救」
李燕珊的母親說,「醫院話如果72個鐘之內搵唔到(肝臟)就冇得救……如果邊個救到佢,我唔知點報答,做牛做馬我都願,用乜交換我都可以,我呢度兩個BB點算……」
本報昨日接到大量熱心巿民查詢捐肝的可能性,當中絕大部份是女性,不少是媽媽。其中三名女士了解手術的風險後,仍堅持捐出肝臟,昨日傍晚跟燕珊的主診醫生見面。
29歲的黃小姐,本身從事保險業,昨晨閱報後,即時上網查閱捐肝的資料,了解風險,同時查閱保險條文,她考慮後決定捐肝,其父親及男友均支持其決定。
「我自細就冇咗媽咪,明白兩個小朋友嘅情況,喺冇媽媽嘅環境長大,心理上嘅缺陷補救唔到。」黃小姐的母親在她一歲時離家,「媽咪走咗之後,我都試過尋人,但我有嘅資料太少,得個名同大約年歲,」她仰頭看天花板,「我估佢唔喺香港囉,佢生我嘅時候都好後生,可能佢產後抑鬱,我𠵱家大個咗,都體諒佢嘅。」她自言家庭責任不重,工作也容許她休息數月,「我知道我未必捐得到,但未試過就實唔得,對我嚟講識同唔識佢(李燕珊)都一樣,我都係想幫人啫,唯一內疚嘅係做完手術後可能要由別人照顧,我啲單要交畀啲同事跟。」
周女士(化名)今年51歲,早年與丈夫離婚,曾從事地產生意,現時沒有工作,兩名女兒均年過三十,過往是運動健將。2002年,她被人意外推下地鐵路軌,被地鐵撞開17米,右邊面額骨碎裂,腦外膜被刺穿,右眼球爆裂,腦內存碎骨,需連續住院三年,接受過逾10次矯形手術,2004年又被證實患上子宮頸癌,需要切除整個子宮。
面容殘缺的她飽受歧視,在餐廳用膳時,附近的食客均搬走,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她,曾埋怨上天殘忍,今時今日已走過了最困難的日子,現在無牽無掛,只希望幫助別人的家庭,「最緊要係我個肝啱,盡力幫佢一啲,我咁樣唔係犧牲,只係互相扶持,如果唔得,唔啱佢嘅,我咪即刻走囉。」
今年40歲陳小姐,去年誕下女兒,昨日在記者勸說下,仍堅持跟醫生見面,「可能係緣份啦,平時睇報紙都冇乜嘢,我見到佢(李燕珊)咁慘,好想幫佢,我唔係一時衝動,救人一命,捱一刀有乜所謂,我生女嗰陣都開過刀啦。」她說已向丈夫交代,丈夫着她自行決定。
兩捐贈者將進一步評核
燕珊的主診醫生、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科顧問陳詩正與三人會面時,即時查核三人的醫療紀錄,其中周小姐因為身體狀況不適合被否決,黃小姐及陳小姐則需再待進一步審核,其中黃小姐說,「醫生係咁同我講話會有疤痕,話第日游水有條大疤痕,又問我先生(未來丈夫)會唔會介意,我平時都着一件頭泳衣啦,一條疤痕冇所謂。」此外,醫生要求陳小姐與丈夫一同與醫生會面,再了解情況。
除了上述三人,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的簡小姐,早前同樣因為身體狀況不佳,需要注射催生針,最終順利誕下一對龍鳳胎,她得悉自己不適合捐肝後,也希望向李燕珊的家人轉達慰問,「我明白佢哋嘅苦況,佢哋本來好高興,嘭一聲跌咗落嚟,好陰公。」
陳詩正表示,不少巿民昨日接觸他,希望捐出肝臟,但他要求各人仔細考慮,「唔可以排除有併發症,傷口好大,會內出血,疤痕永遠唔能夠磨滅,過20、30年後會唔會短命咗我哋都唔知,唔想佢哋第日後悔,呢樣嘢冇得返轉頭。」
3勇敢女士決意捐肝
黃小姐
(29歲)
保險從業員
「我自細就冇咗媽咪,明白兩個小朋友嘅情況,喺冇媽媽嘅環境長大,心理上嘅缺陷補救唔到。」
醫生評核:需再待進一步審核
陳小姐
(40歲)
育有1歲女兒
「可能係緣份啦,好想幫佢,我唔係一時衝動,救人一命,捱一刀有乜所謂。」
醫生評核:需再待進一步審核
周女士
(51歲)
單親媽媽
身體有殘障
「最緊要係我個肝啱,盡力幫佢一啲,我咁樣唔係犧牲,只係互相扶持……」
醫生評核:身體狀況不適合被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