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約30歲的西醫陳計明(圖)早前在一個醫療集團診所駐診時,被女病人投訴指他為賺取豐厚佣金,向病人推銷醫療護膚品,又沒有清楚把護膚品費用及種類詳列於單據。陳昨在醫務委員會聆訊上否認指控,指自己是因為「肚餓趕住食Lunch(午餐)」才寫漏,沒因佣金而硬銷產品,以求達到營業額要求的上限。醫委會今日將就此案作出裁決。
買護膚品列作診金
案情透露,九巴客戶服務部員工蘇綺華因左肩劇痛,於05年8月3日到長沙灣高健醫務中心求醫。蘇早前作供時指,陳沒有把她購買的「SkinC」護膚品種類詳細列於單據,又指陳在沒有理據下,把原先給她的三日病假改為一天。
現為私人執業醫生的陳計明承認,在高健每月營業額若超過20萬元,收入扣除藥費等成本後,他可得到當中的兩成作為佣金。但他指,諮詢其他醫生後,認為用「任何方法」在一個月內做20萬元生意都是非常困難,因此從不促銷任何產品以便取得佣金,「我只當公司佣金制度視為獎勵。」他指是蘇要求才介紹護膚品給她。
陳計明稱,事發時因「趕住」吃午飯,手忙腳亂下沒有把護膚品的單據與診金單分開,又誤把單據上的3,710元寫成2,000元。
有私人執業醫生認為,現時醫療集團經營手法已變質,「以前係幾個醫生夾份做,𠵱家就搞到好似上市公司咁,樣樣都要盈利行先。」他說,部份醫療集團只給3萬多元底薪予新畢業醫生,低於醫管局聘請新入職醫生的薪酬,然後以佣金制「催谷」他們增加生意額。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指,不少醫療集團均與僱員醫生設分佣制度,以他所知,並沒有強制醫生每月達到某個營業額。高健醫務中心至截稿前未有回應。